近日,演员马思纯在微博上传了一张眼皮发红、额头起疹子的照片,并配文称:“得了带状疱疹,头皮是疼的,脸上是痒的,淋巴是肿的。自拍一张给工作人员因为可能要耽误工作了,于是发现自己皮肤真好。”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心疼。
带状疱疹也可发生在头面部
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勤萍教授介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在民间也有“腰缠龙”、“缠腰火龙”、“缠腰火丹”等说法。这是由于大部分带状疱疹患者表现为沿着身体某一周围神经单侧分布的集簇性的疱疹,如同龙蛇缠身,而且常常伴有疼痛。但其实,带状疱疹不止可发生在身体部位,也可像马思纯那样发生在头面部,甚至只要是神经分布的部位都可能发生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可以预防吗
杨教授介绍说,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而水痘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儿童常见疾病,如果在儿童期感染了水痘病毒,病毒就可沿着脊髓神经根长期潜伏,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所以只要曾经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就可能发生带状疱疹。而且,即使注射了水痘减毒活疫苗,并且没有发生过水痘,也可能会感染病毒,只不过病毒悄悄潜伏起来了。从这点而言,带状疱疹其实很难预防。
抵抗力低下是发病诱因
有网友给马思纯留言说“是身体劳累免疫系统和你抱怨了,你得好好休息一下了。”确实是有道理的。
杨教授指出,带状疱疹的发生是有诱因的。平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长期潜伏在神经根,对人体并没有任何影响。一旦抵抗力变差,比如经常熬夜、劳累、工作压力大、发烧等情况下,或者是糖尿病人、肿瘤病人、免疫系统疾病者、长期服用激素这些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群,病毒就容易“蠢蠢欲动”,开始侵犯神经,引起皮疹、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演员这样的职业,平时工作非常忙碌,容易作息紊乱、过度疲劳,而此时就是带状疱疹“虎视眈眈”之际。
所以,从预防的角度而言,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防治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疾病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发生。
另外,杨教授指出,带状疱疹虽然全年均可发生,但在季节交替之时,发作更为多见,所以更需要人们留心季节变化,关爱身体,及时做好防护。
单侧集簇性皮疹应及时就医
马思纯提到的“头皮是疼的,脸上是痒的,淋巴是肿的”是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皮疹、疼痛、局部淋巴肿大等。
很多人都知道,带状疱疹不只有皮疹表现,而且会很“痛”。尤其是部分患者治疗后皮疹消退了,但却遗留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非常痛苦。甚至极少数患者可能会伴发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所以杨教授提醒读者,带状疱疹应及时就医,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呢?皮疹是常见的带状疱疹首发症状。带状疱疹皮疹的特点是单侧、按神经节段分布、集簇性的丘疹或水疱。极少数免疫力非常差的病人可有双侧皮疹。皮疹往往伴有神经痛,早期呈针刺样疼痛。
当然,还有一部分病人,并没有皮疹表现,却有疼痛感,也被称为顿挫型带状疱疹。这类病人相对不容易被早期识别,应该引起警惕。尤其是发生于身体一侧的疼痛,往往先要排除胆囊炎、胃炎、冠心病、肋间神经痛等疾病。还有的情况下,病毒可累及关节,表现为关节痛,初期在骨科、风湿科就医,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积极就医仍是最佳建议。
抗病毒治疗争取良好预后
通常,经过10~14天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带状疱疹病人可以康复,少数会遗留后遗神经痛。杨教授介绍,临床观察发现,年轻人、免疫水平正常者恢复相对比较好,而免疫功能比较差的人群,比如老年人、糖尿病人、免疫缺陷病人等,容易留下后遗症。发作于面部的,相对疼痛会更明显,有部分患者因病毒侵犯面部神经可有面瘫、耳聋等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计可施,配合提高免疫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理疗等治疗手段,仍然是可以缓解症状的。带状疱疹病人应积极配合治疗,不要丧失信心。
专家简介
杨勤萍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伦理委员会机构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业委员会毛发学组副组长。擅长雄激素性秃发、痤疮、银屑病、白癜风、黄褐斑等常见病和遗传性皮肤病(如鱼鳞病等)以及一些少见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并擅长一些常见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岳继慧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