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保靖黄金茶,被国内茶叶界专家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金矿。年以来,湖南省保靖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保靖黄金茶产业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五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万元,采取直接扶持茶农、尤其是贫困茶农,免费提供苗木和肥料的方式,以及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委托帮扶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新建茶园,新修茶叶加工厂等,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效。
一、生态优势明显,孕育极品茶种
保靖县地处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保靖山高林茂、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多,属土壤富硒带、微生物发酵带及植物亚麻酸带。县境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海拔米处年平均气温16.1℃,降水量毫米,日照时数小时,无霜期天。土壤以石灰岩、白云岩、板页岩等发育而成的马肝泥土和扁沙泥土为主,PH值为4.2—5.5,适宜茶叶等适酸植物生长。生态、环境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保靖黄金茶这一极品茶树品种。
二、产业快速壮大,农民受益丰富
保靖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出台整体规划,以茶叶为县域经济特色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政府给茶企茶农贷款贴息,修建产业路,扶持基地建设,兴办茶叶加工厂,鲜叶就地生产、加工。同时,积极鼓励茶企、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吸收贫困户入社、以生产资料入股分红、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常年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务工、订单收购贫困户鲜叶、为贫困户代销售代加工鲜叶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就地增收脱贫。
州长龙晓华(左二)与茶农一起合影
在清水坪镇客寨、中溪村,保靖武陵黄金茶开发有限公司、保靖百泰黄金茶有限责任公司、久苑茶叶公司、保靖县五岳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四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租赁农户土地余亩,新建黄金茶园。保靖百泰黄金茶有限责任公司基地建设负责人杨通建说:“百泰公司自年在客寨、中溪同农户签协议开展土地流转,共租赁农户土地约亩新建茶园,公司每年支付农户土地租赁费35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25户人,年支付贫困户土地租赁费3.62万元。
媒体人刘明(左)与村支书龙承佑(右)
基地建成以来,为了便于茶园培管,公司又将茶园按技术要求分包给农户管理,每亩每年管理费元,生产资料如肥料等均由公司提供,统一管理标准。目前茶园还没有进入盛产期,公司基地已带动群众人平增收元左右,进入盛产期后,预计可实现所联结农户人均年增收元以上。”当地群众说:产业发展就是好,我们不仅土地可以租到钱,而且在自己土地上做工,也能拿到钱,什么成本都不要,净赚了。
目前,该县共发展保靖黄金茶园面积9万亩,年实现综合产值6亿元。
三、提高经营水平,增强带动能力
保靖黄金茶主产区葫芦、吕洞山、水田河三个乡镇26个行政村,集中了3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和60多家合作社,村平均3家以上,主要构成黄金村、大岩村、国茶村三个加工集群,基本形成“以厂带户、股份建园”有效模式,较快推动了当地茶叶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茶农们扦插育苗
葫芦镇大岩村的现英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村里94户建档立卡户建立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的土地亩,每年支付贫困户土地流转费3.8万元,年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超过人次,每年支付贫困劳动力工资10万元以上,订单收购贫困户鲜叶0公斤以上,每年带动贫困人口近人增收,其中已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人。年,该合作社茶园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年,合作社负责人龙现英被评为“湘西州先进脱贫工作者”。全县类似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38家,覆盖全县种茶的32个贫困村。
左一:颜家生,左二:县农业局长向开平指导育苗户育苗除草
茶农们手工除草
祭祀茶神
葫芦镇的新印村是深度贫困村,年之前,该村一直是产业空白村。年该村公路开通后,湖南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该村,于年秋冬季以“股份建园”模式新建茶园亩,填补了该村产业空白。据该村支书向顺友介绍:湖南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投资35万元,同新印村44户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建园,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公司自主投资建设茶园,给农户支付土地租金,优先安排入股农户到基地务工,5年后,茶园利润按公司七成、农户三成分红利,土地租金照付,极大地带动了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四、多年垒土筑墙,铸就脱贫成效
保靖县农业人口26.6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6万人,占农业人口数的31.6%。自年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保靖县利用保靖黄金茶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将茶叶产业作为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一县一品”特色农业产业进行扶持,坚持推进“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工程”。截至年10月,已扩展茶农1.5万户6.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2.5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30%。通过发展茶叶生产,茶农年人均增收余元,其中余户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了脱贫。另外每年还有近1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炼山整地、定植苗木、修枝、除草、追肥、采摘、加工、营销等,实现了就地就业务工,人均年可增收元以上。
黄金村贫困户石元信通过发展茶产业摘掉了贫穷帽,盖起了洋房
石元信夫妇在茶园劳动
石元信的女儿采摘古树茶
预计到年底,随着三年前新造茶园的丰收采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茶农户2.5万人将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同时,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茶叶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已脱贫的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保靖全县有近4万人口的非贫困茶农因保靖黄金茶产业的发展而获得了长期稳定增收的渠道,巩固了脱贫成果,助力保靖从根本上实现“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这个目标。
中国萧军研究会臻慈精准扶贫基金常务副会长张洪寿向保靖县葫芦镇国茶村支部书记龙明旺进行“全国生态优品直供基地”授牌。
从左到右第一排,副县长葛晓红(女),州委书记叶红专,县长杨志慧(女),县委书记卢向荣,茶叶协会会长文兴忠
年3月28日,乘着全国两会胜利闭幕的东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在保靖举办了“中国·国茶保靖黄金茶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高峰论坛的举办,对于进一步提升保靖黄金茶文化内涵,促进保靖黄金茶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起到了强心剂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片神奇的树叶,成就了一方产业,致富了一方百姓”。保靖黄金茶就是这片神奇的树叶,成就了保靖这方老百姓的支柱产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今后保靖县将更加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靖黄金茶这一古老资源,使之成为保靖县的主导性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保靖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使这座“绿色金矿”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发挥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精彩推荐
保靖黄金茶之文化遗产篇
保靖黄金茶之历史渊源篇
保靖黄金茶之茶乡景观篇
保靖黄金茶之制作工艺篇
保靖黄金茶之价值荣誉篇
——End——文章&图片来源:田野考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