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3月5日,辛丑牛年正月二十二日,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惊蛰,二月节。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今日惊蛰,是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来到,桃树日渐繁盛,桃花开始绽放;黄鹂鸟也感知到春天的气息,发出婉转悦耳的啼鸣;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听见斑鸠在鸣叫了。
惊蛰惊醒万物
雷声响,万物长。春雷轰隆隆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节气,天气日益回暖,柳条吐绿,陌上花开,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一声春雷过后,土壤解冻,万物翻新,周而复始的一年开启新的篇章。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雀鸣鸟叫,桃李竞放。蝴蝶、蜜蜂自由飞舞,青蛙跳出了水面,发出呱呱的声响。
草木纵横,花开遍野的日子就在眼前,春天展示出勃勃生机。我国从南到北,繁忙的春耕正式拉开帷幕,农家播种的日子开始了。
九九江南风送暖,牧笛声声应山泉。牛犁舞动春光晖,融融翠野绿满山。惊蛰过后,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桃红柳绿的景象,农人们也在田野里,尽情挥洒着勤劳的汗水。春天,流淌着诗一般美妙的旋律。
不负春光不负己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草长莺飞,春光无限。投入春的怀抱,深深呼吸新鲜空气,一切倍感清爽。
春雷,惊醒了动物,也惊醒了浑浑噩噩的人。人们应在春天里行动起来,时间是宝贵的,时不我待,唯有勤之以力才会有收获有惊喜。
站在时光的渡口,有的人,在春天的路上向着前方奔走;有的人,却徘徊不前,留下一生遗憾。我们不仅要欣赏春的美丽,更要学会在春天里追逐梦想,勃发向上,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惊蛰要吃梨
民间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谚语。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也有人说“梨”谐音“离”,多有“离家创业”之意。不管有哪一种寓意,惊蛰时节可多吃梨子,既润肺清肝,又止咳防燥,对身体非常有益。此刻的你,应该作好全年规划,准备好全力以赴为前途而奋斗。
植物凝聚力量破土而出,如梦初醒的人们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也开启了逐梦之路。一切蓄势待发,辛勤付出后,日子定会焕然一新。
暖阳煦,花满枝。踏青出游正当时。在这花红李白、黄鹂鸣唱、春花盛放、画楼人立的大好季节,在这一年中最朝气蓬勃的时节,让我们打起精神,带上希冀,带上好心情,和亲人好友,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惊蛰,你叫醒了春天所有的感觉在我们熟记的二十四节气歌里,惊蛰的名字多少有点怪异而突兀——“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春分、清明、谷雨,这一串温和的节气里,突然冒出惊蛰两个字,就好像一声春雷,惊醒沉睡一冬的万物。
一直觉得命名节气之人,是芸芸众生的智者,不仅让一年四季明朗有层次,还能让人们在物转星移中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生活。有的节气的命名,还会给人们以温柔的心念,就像“惊蛰”,如此有气势的二字,会使人们铿锵起来。
惊蛰的惊有惊醒、惊觉、惊诧、惊心之意。迷蒙混沌中醒来,万物的心思开始分明。草儿有了生机,树木慢慢新绿,鸟虫们仿佛脱胎换骨般的轻盈和欢畅,叫声充满了穿透力。真的,当春风裹挟着诗韵且行且走时,惊蛰,热烈地向大地招手致意。一排排高大的树木,一片片低矮的小草,旖旎的绿意,从阳光下一缕缕萌发……
春天是一首动听的歌,小溪低吟,小鸟欢唱;春天是一幅醉人的画,花儿吐蕾,叶儿抽绿;春天是一首柔情的诗,吹开了心扉,熏醉了心房……春天一直被人们赋予了一切美好的意义,而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不仅是仲春时节的先声,也是春天的高潮。
都说,惊蛰是残冬过后第一份惊喜,是一个梦想的开始,是一个故事的楔子,是一个生命的涅槃。惊蛰,像一位仙子,带着暖暖的春风,带着生命的气息,带着花朵的芬芳,从南向北,款款而来,用神奇的魔法旖旎了一路美丽的风光……
惊蛰,一个惊天动地的创举,彻底驱走了冬天,打开了春天的大门,所有的生命意气奋发,怀揣梦想,竞相拼搏。惊蛰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叫醒了春天的所有感觉。
风,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吹醒了河边的杨柳;风,吹开了桃花的心扉,一抹嫣红轻绽枝头;风,弹拨着细雨的琴弦,化作溪水潺潺……春风轻盈地舞蹈,到处是嫩绿青葱的勃发。
不管倒春寒怎样施虐,都抵挡不了春天的脚步——轻轻呼吸着春风的温柔,慢慢感触季节的变换,每个不经意的细节都是风景,每天不同的感受都是生活。
大自然的凝聚力是柔软的,也是规律的,一声春雷唤醒所有的生灵,从此万象生成。让我们从惊蛰开始,爱上生命的搏动,爱上行走在光阴里的自己和众多的生命吧!
做一株草,在心底植下绿色的生机;做一朵花,将明媚绽放在心里。静静地成长,悄然地盛开。无论被人忽视与否,做真实的自己,不辜负岁月年华,将美展现在属于自己的季节。
今日惊蛰为何容易口舌干燥、牙龈出血?惊蛰养生吃什么好?有没有便捷的养生方式推荐?您
惊蛰有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
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我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便是养生的真谛。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去养生必将事半功倍,得养生焉。
惊蛰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惊蛰如何合理起居?
1、晚睡早起
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变暖,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适宜晚睡早起,但不晚于11点,不早于6点。在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有利于入睡。睡前洗脸、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可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
2、保持心情愉快
建议每日2~3次听音乐,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宜。最好戴耳机,避免外界干扰。不要总重复一首乐曲,以免久听生厌。从五行的角度来讲,惊蛰推荐多听角调音乐。
推荐音乐:姑苏行、牧笛。
惊蛰到,这样运动比较好
惊蛰日,一年中初次阳气大动,可顺势早起,在春光中活动四肢。一动,阳气就升起来了。
1、多伸懒腰
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春季早起,不妨多伸懒腰。
2、多散步
散步能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疏通全身的气血,生发阳气。
3、最佳运动:放风筝
春天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运动,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而且对于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帮助。除了可以舒展筋骨、明目外,还可以有效调理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
食在惊蛰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1、养阳护肝少吃酸
饮食方面应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芥菜等。
此时肝气正旺,易伤脾,故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甘淡之品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3、滋阴润肺多吃梨
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相对干燥,人很容易口干舌燥,可多吃多汁味甘有润肺滋阴功效的梨。但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可蒸熟后食用或煮水食用。
适合春季养生且润肺健脾的食物还有:百合、银耳、莲藕、山药、大枣等。
4、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鸡蛋、兔肉
《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
《云笈七签》:是月勿食黄花菜,交陈葅(酱菜),发痼疾,动宿气。勿食鸡子,滞气。又云: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
推荐食谱
1、蜂蜜陈皮茶
陈皮,蜂蜜。
1、将陈皮洗干净,冲入适量沸水,1分钟后倒掉。
2、再次加入沸水,焖置30分钟。
3、待水温热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滋阴舒肝,健脾,润肺,祛肝火等。
2、冰糖雪梨
雪梨,冰糖,川贝,陈皮等。
1、雪梨洗净,冰糖备好。
2、川贝和陈皮浸泡,去掉表面的苦味。
3、雪梨去皮,切瓣,去核,去蒂。
4、锅里倒入适量水烧开,将陈皮、川贝、冰糖和雪梨放入沸水中。
5、用中火煮沸,转小火煮四十分钟即可。
清咽利喉,去火。
3、荠菜豆腐汤
荠菜,内酯豆腐,菌菇,笋,开洋等。
1、荠菜洗净,汆水后切末。
2、将内酯豆腐、笋、菌菇分别切成小丁,开洋切小粒。
3、炒锅加油,烧至七成热,加鲜汤、豆腐丁、笋丁、荠菜末、菌菇、开洋、精盐、姜末,烧沸后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成。
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健脾利水,降压明目。
4、果仁菠菜
菠菜,花生米,辣椒油,食用油,盐,鸡精等。
1、菠菜一把,清洗干净。
2、锅里水烧开,加几滴油,放入菠菜,大约焯一分钟左右,捞出,过一遍凉水。
3、锅里倒油,将花生米凉油放进去,小火炸熟捞出。
4、把菠菜捞出沥干水分,切成约5厘米左右的长段,放入大碗中,加入花生米、盐、鸡精、生抽。
5、油烧热后,浇在所有食材之上,搅拌均匀即可。
补血止血,利五脏,滋阴平肝,助消化。
惊蛰养生,你都学会了吗?分享给身边的亲友,一起享健康吧!
惊蛰后的雷鼓,击醒了世间沉睡的万物。从今天起,虫儿鸣,鸟儿啭,冬眠的动物开始复苏。那节奏紧凑地初啼,已经唤醒了春的耳朵,就连彩排多日的春天歌舞,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立春做了它的前奏,雨水酝酿着副歌,时而有温和的细风,慵懒地摇晃一下初显端倪的枝头。大自然已蓄式待发,只等东君一声令下,那些等待多时的春花,便会上演春天里的一系列动画。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想来这首富有田园特色的春词,充分诠释了惊蛰的含义。
自然界的万物与勤劳的人们,又要开始合唱一首春的恋歌了。民间就有“惊蛰春翻田……农夫闲转忙”的农谚。
这惊蛰里的风,好象变得越来越温软,那初升的太阳,也越来越灿烂。
你看,昔日淡淡天空,已逐渐生成湛蓝。那若轻纱般的薄云,如水般飞速流转。细碎如玉的柔光,正散落在悠悠天地间,它们共同谱写着一支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小步舞曲。
自然万物,在华美的乐声里舒展着自己的娇姿。尤其是昏睡了一季的小草,也说不上会在哪一刻,突然挣脱大地桎梏,愉快地钻出地平线,撒着欢地在风中摇曳翩然。而那些喜欢踏青的人,也会由衷地感谢小草,及时铺上一层绿油油的原装地毯……
仲春当前,阳光向暖。冥想中的我,恍然看见,春姑娘在大自然的耳畔一番细语轻言。便见绿杨抽新,柳叶摇摆,华枝上那些美丽“尤物”,纷纷展示于人们眼前……
打开窗,一股殷勤的风儿立刻进来请安,使得人心瞬间变得悠然,情不自禁地挪动脚步,一路哼着歌儿来到熟悉的小园。依稀可见,日渐趋暖的痕迹,秀美嫣然的聚积,宛若是一首慵押诗成前的韵笔。各种春信,在巧然中走进人们的视线。
那些春天的花圃里,到处洋溢着崭新的香息。望着樱花新发,香影含丽,盼着桃花夭夭,灼华熠熠,想着梨花胜雪,明眸艳玉……
一朵朵,翘首等待,一瓣瓣,次第绽开。就这样走着,看着,想着。迎面一树树紫色的含苞玉兰,一簇簇金黄色半开的迎春连,它们俨然听从了花仙子的呼唤,饮风含露、迫不及待地换上春衫。用优美的姿式,以明艳的色彩,怒放着自己生命的春天!
惊蛰,“春雷响,仓庚鸣”。此时节,“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开启惊蛰,刚好唤醒春天的所有感觉。
惊蛰的七种美春雷一响,春风起了,整个天地万物都有一番新的气象,人生自然也应该有新的面貌。惊蛰本来叫“启蛰”,西汉礼学家戴德的《大戴礼记》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后来,因为汉景帝的名字叫刘启,为了避讳,把“启蛰”改为“惊蛰”,沿用至今。“蛰”指冬眠的虫子,是“藏”的意思。惊蛰时分,春雷开始响起,把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虫子都惊醒了,真似“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雷,就是这样威风凛凛地从天而降。在中国古代,慑于雷的巨大威力,人们一直对雷敬畏有加,将雷奉为神、公。雷崇拜浸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延续至今。在古人看来,雷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之声音所化,三国时候的学者对此就进行了清楚的记载,慢慢地,雷变得越来越生动,成为具象化的雷神雷公。古人觉得雷是正义之神,能辨世间善恶,惩恶扬善,对暴殄五谷、忤逆不孝、罪大恶极之人,则由雷神“劈死”或“五雷殛死”。古人对雷神雷公的敬仰和信任,非同一般。惊蛰的雷声,炸响了春天,炸醒了蛰伏一冬的虫鸟,炸出了嫩绿的芽尖,炸醒了我们:“春天来了!”这是一年中最有朝气的日子,沉重灰暗的都已过去,轻盈爽亮的正要到来。惊蛰拉开了春天的帷幕,生活像含苞待放的桃花,一路走下去总会有惊喜!江南进入仲春,百花次第绽放:李白如冰雪,桃红如丹砂,松绿如翡翠……惊蛰像一个定时闹钟,惊动百花争妍。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鸟啼,燕子舞,蝶儿忙树木葱茏,清芬萦回。有人说,春天不是季节,是内心每一条血脉,都涌动着枝蔓的伸展。我说,春天既是季节,也是心情。一季花开,一段往事。人生相逢一场,何不正像花开一季。唯有那一刻尽力绽放,姹紫嫣红地灿烂过,方不负此生,不负这良辰美景。陶潜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春雨淅淅,湿润了广阔的天地,春雷滚滚,惊醒了沉睡的万物。惊蛰时节的绵绵雨水,仿佛生命之水打开了,滋润着干涸了一冬的土地。柳条吐绿,陌上花开,草木都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大地、远山都像刚洗过,有一份纤尘不染的洁净,人也变得精神多了。难怪古人赞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我顺手折下一枝柳条,熟练地用手拧来拧去,抽出里面白色的枝条,做出一支属于春天的笛子。我把柳笛放在唇间,于是春天的歌声就响起来了。“惊蛰”,象征着盎然生机,意味着吃苦耐劳的华夏人民将要开始新一轮的耕耘。“惊蛰”二字,总让人想起睡眼惺忪的小虫子,被远方初始的雷鸣唤醒了。惊蛰一到,雨来了,小草醒了,睡在泥土里的虫子也醒了,泥土下开始涌动生命的节奏,清冷沉寂一冬的田野,浮动起春的气息。在泥土里穿梭的蚯蚓,在池塘边鸣叫的青蛙,在树林中觅食的松鼠,全都精神抖擞,使春天这张报纸的版面顿时鲜活起来。无怪乎作家苇岸这样感叹:“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这时,燕子要归来了,沉睡的青蛙醒了,昆虫要破蛹,蛇要爬出洞,杨柳枝吐出芽儿,风筝飘向了天空。天道运行,自有其规,节令就是命令。惊蛰开奏了雷鸣之歌,那清脆明了的雷声,宛若一曲昂扬奋发的交响乐,让万物更具蓬勃生机。惊蛰时节,人体阳气也继续升发,乍暖还寒的三月,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产生口干舌燥、皮肤干燥、风燥咳嗽等症状。而梨甘润,能扶脾以调和五脏,避免肝气过旺。因此,此时十分适合吃梨,可以生食、炖煮、榨汁、烤食等。养生要遵从“春夏养阳”的原则,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农谚道:“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春雷为鞭策,一年的劳碌重新开始。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开花。春从前几日的嫩芽,一夜之间长成万里青田。让人惊叹一声雷带来的天翻地覆。惊蛰唤醒农民去劳作,唤醒各行各业的人,生发阳气,振奋精神,迅速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在这仲春时节,人们播种、施肥、灌溉,用辛勤的劳动来换取未来的收获。从《易经》的角度看,惊蛰节气对应的是六十四卦中的大壮。雷天大壮的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乾,乾为天。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雷声轰轰作响,惊醒万物。在漫长的冬季里,万物都在寒冷中积蓄着自己的力量。惊蛰一到,蛇虫惊醒,草木发芽,积蓄一冬的力量,马上爆发出来。萧索的冬日,不出几日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易经》里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因此“惊蛰”这两个字,还包含更深层的涵义——顺时而动、应势而为。在时运不济的时候,默默蛰伏,积蓄力量。在环境好转的时候,顺势而为,惊起奋进。“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是给人的一次惊醒和棒喝:春天来了,努力生活吧。惊蛰不仅是要自然界的生物醒过来,也启示人间生命要醒过来,个人乃至一个社会如果长久地昏睡,那就是不道者,违背天地之道。愿我们的生命中,都会遇见一些如“春雷”般的人。当你装睡、昏睡、贪睡的时候,他们会对你说:“嗨,清醒清醒。”这样的人,要特别珍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