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为锦葵科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又称木芙蓉,这是为了与有“水芙蓉”之称的荷花相区别。唐代文学家韩愈有诗道:“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就是因名同而将芙蓉花与荷花两者相比较,并赞美了芙蓉花。本文所称芙蓉指木芙蓉。
芙蓉可于7~9月开花,花期较长,可延至10~11月,每朵花可开10天左右。有趣的是,其花色除红、白外,还有一日之内数变者。如名贵品种“醉芙蓉”,早开纯白,中午变桃红,至晚上又变成深红色,故又称“芙蓉三变”。这种现象与芙蓉花所含花色甙的含量不同有关:早晨不含花色甙,中午和傍晚含花色甙,而傍晚的含量为中午的3倍。
芙蓉原产我国南方。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宫苑城上尽种芙蓉,每年深秋,40里高下芙蓉花盛开,玉蕊凝霞,如锦似绣,因而成都有“蓉城”和“锦城”的美称,近年芙蓉花还被推选为成都市的市花。
在观赏名花中,芙蓉花以清雅冷艳、花大色美而著称,尤其是在那天高气肃的时节,芙蓉花醉舞秋风,独殿群芳而春意自如,自古被视为秋色佳品。苏东坡曾有《和陈述古拒霜花》一诗咏道:“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由芙蓉花的清雅美丽,人们还常联想起诚挚深切的友情。到宋代,传说石延年、丁度、王迥死后成仙,归仙境芙蓉城为城主(苏东坡有《芙蓉城》诗记其事),后来就以“芙蓉城”(或作芙蓉馆)作为悼念友人的典故。
与芙蓉有关的悼亡之作,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宝玉侍女晴雯,本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出色女子,却陷于鬼蜮伎俩,抱屈含诟,终至饮恨夭亡。宝玉凄楚神伤,又听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竟杜撰成一篇长文,……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是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痛悼晴雯(见第78回)。诔文以最美好的语言对晴雯加以热情的颂扬,同时鞭挞了那些惯于陷害别人的邪恶势力,闪烁着平等自由的思想之光。宋人宋孝忠有诗道:“托根不与菊为奴,历尽风霜未肯降。本是无心岂有怨,年年清艳照秋江。”这本是对芙蓉花的颂扬,移来作为晴雯的精神写照,却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芙蓉的花、叶(木芙蓉叶)与根(木芙蓉根)均可供药用。
??芙蓉
夏、秋季采摘初开的花及叶,花阴干或鲜用;叶晒干用,并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花以干燥无霉蛀、无杂质、色淡红为佳,叶以完整柔软、有细绒毛、色绿者为佳。秋季挖根,除去残茎、泥土,洗净切片,晒干。
芙蓉花味辛,性平。归肺、肝经。
清热解毒,散淤止血,消肿排脓。
用于疔肿痈疮,烧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等病症。
内服6~12克(鲜品30~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芙蓉木芙蓉叶性味归经同花,功能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痈疽红肿热痛,带状疱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等病症。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患处。
木芙蓉根用治痈肿、秃疮、臁疮、咳嗽气喘、白带等病症。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内服鲜品30~60克,水煎服。
在治疗痈肿一类外科疾病的中药里,芙蓉花、叶颇具良效,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极力推崇道:“芙蓉花并叶,气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痈肿之功,殊有神效。近时疡医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末穿。……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毒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妙不可言。”
芙蓉花也可以食用,如宋代时人们用其煮豆腐,红白相衬,色香俱佳,名曰“雪霁羹”。
芙蓉食疗与药用方
1.治虚痨咳嗽:芙蓉花炖猪心肺
芙蓉花鲜品60克,猪心、肺各1具,鹿衔草30克,红糖60克,葱15克,精盐、味精各少许。
将猪心、肺挤尽血污,洗净;芙蓉花去叶、梗冲洗净;鹿衔草择洗净;葱洗净切段。
把猪心、肺与葱同放沙锅中,芙蓉花、鹿衔草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紧口,亦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炖约1个半小时,至猪心、肺熟软,捞出药袋不用,锅内放红糖、盐、味精调好味,再炖约10分钟即成。
温热适量食之。
2.治腹泻,痢疾日久时发时止:芙蓉豆腐
芙蓉花1朵,豆腐克,葱、姜、油、盐、味精、香油、清汤各适量。
芙蓉花取瓣,凉水漂洗净,切成丝,再用开水略烫捞出;豆腐片成长方块,放开水中略烫,捞出浸凉水中待用。
锅内放油烧热,用葱、姜炝锅后,加入清汤、食盐,再捞出豆腐下锅中,小火炖约15分钟,加芙蓉花丝、味精、香油,起锅即成。
本品红白交错,味道鲜美,可佐餐适量食之。
3.治吐血,子宫出血
芙蓉花9~30克,水煎服。
4.治经血不止
芙蓉花、莲蓬壳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服6克,米汤送下。
5.治白带
芙蓉花10朵,水煎服。
6.治乳痈,发背,痈疽:芙蓉膏
芙蓉花适量,洗净捣如泥,入蜜少许调匀,敷患处。如未穿破,即敷四围,中留一孔透气;如已溃,可填入疮口。
7.治痈疽肿毒:芙蓉菊花膏
芙蓉叶、赤小豆、香附、白芨、菊花叶各克。
研为细末,每用30克,加麝香0.3克,米醋或鸡蛋清涂敷患处,围住根脚。
8.治痈疽肿毒:
芙蓉花、叶与丹皮各适量,煎水外洗患处。
9.治阳疮肿疡,根脚散漫:吴氏铁箍散
五倍子(微炒)30克,秋芙蓉叶18克,生大黄12克,醋1杯。
将诸药研为细末;醋入勺内上火熬沸,入药末搅匀即成。
用时敷患处四围,留疮顶,并以纸盖之,药干则用醋扫润。若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用。
10.治带状疮疹:
鲜芙蓉叶适量,阴干研末,用米汤调敷患处。
11.治跌打损伤
鲜芙蓉花、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粉,用酒、醋或茶汁调敷。
12.治外伤出血
鲜芙蓉花或汁,捣烂敷患处。
13.治水烫伤
芙蓉花干品研末,麻油调擦患处。
14.治赤眼肿痛:清凉膏
芙蓉叶或花适量,捣烂敷太阳穴。
本周推荐:1.小儿感冒发烧,5分钟推拿轻松解决
2.这些偏方不看的话你会后悔一生
3.暑气自此而止,如何顺应天时4.花疗(25):兰花—郑孟良是谁?
5.这样“便”可畅快一生!
6.枸杞子的三种实用食疗方
作者下载我们的APP-知疗!
小病小痛不求人!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