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我们神经内科医生经常碰见的疾病综合征,大家潜意识当中想到最多的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而实际的临床工作似乎比这个诊断要丰富的多,不信吗?病例呈上。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农民,本地人,因「右耳后疼痛3天,口角向左侧歪斜1天,眩晕4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后疼痛,1天前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闭目不全,未引起重视,未予特殊治疗,4小时前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呕吐物呈褐色,无视物重影,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无明显肢体乏力,无胸闷、心悸,无抽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否认近期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
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完善头颅CT、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遂收入神经内科。本次发病以来,精神一般,饮食少,睡眠一般,体重无下降,二便正常。
既往史:有「胃溃疡」病史6年,间断服用「奥美拉唑」等药物,平素食欲差,否认其他病史。
查体:T36.5℃,P76次/分,R20次/分,BP/66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侧耳廓及周围未见明显皮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言语流利,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自如,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额纹变浅,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口角向左侧歪斜,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腱反射(++),共济查体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
定位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前庭神经系统受损,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定位于周围神经系统,第VII、VIII对颅神经。
定性诊断:急性起病,头颅CT排除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不能完善排除,代谢中毒无依据,目前考虑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仍需要完善头颅MRI相关检查排除中枢性病变。
诊疗计划:入院后嘱低盐低脂饮食,给予倍他司汀、天麻素止晕等对症治疗,阿昔洛韦抗病毒,甲泼尼龙减轻神经水肿,法莫替丁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完善头颅MRI除外中枢性病变,前庭功能检查排除前庭性疾病,完善血尿常规、凝血四项、D-二聚体、生化全套+电解质检查。
患者入院后第2天出现右侧颞部、面部、耳后剧烈疼痛,同时有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查体同前。对症止痛效果欠佳。完善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第3~5天仍有上述症状。
入院后第6天出现外耳道疱疹,疼痛症状减轻。
讨论结合病例该患者诊断为亨特综合征,因RamseyHunt首先描述,故称为RamseyHunt综合征或Hunt综合征[1],是由面神经膝状神经节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疾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为亲神经性病毒,主要侵犯和潜伏在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细胞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
VZV可经飞沫和(或)接触传播,原发感染主要引起水痘,而残余的VZV可沿感觉神经轴突逆行,或经感染的T细胞与神经元细胞融合,转移到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大量复制,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穿透表皮,引起带状疱疹[2]。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耳部剧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听力和平衡障碍。损害最多的为第VII、VIII对颅神经,因年龄以及病损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也不一致。一般来讲,老年人很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此种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该病预后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差,临床应充分重视。
为了方便广大同仁记忆,笔者总结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和主要鉴别点如下[3-4]:
来源:作者提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lnervepalsy)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3.3)/10万。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他病因所致,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Mobius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脑炎(真菌、病毒、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莱姆病、中耳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梅毒、脑干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以及面神经外伤等[4]。
遇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我们需要注意:
一定要排除其他继发原因所造成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要详细询问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明确首发症状和面神经麻痹出现的顺序。
查体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脑干病变相关的症状体征如眩晕,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位性病变等;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
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总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没那么简单,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查体很关键,如果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患者一律按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或许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
策划陈文筱投稿
sakura_
tom.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