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像装病,其实真的疼得不行,我之前还爱看书,现在根本没办法看。”
什么病疼得这么厉害?
原来是94岁的申屠爷爷三个月前得了“缠腰龙”
好了之后一直偏头痛。
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
这原来跟他之前得的“缠腰龙”有关,
这种疼痛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抵抗力低下年龄大的人
患病率更高
提起民间俗称为“缠腰龙”的带状疱疹,很多人以为只是一种皮肤病,“治好就完事了”,可没想到,由于带状疱疹而损伤的皮肤痊愈后,竟然还会给一部分患者留下神经痛,申屠爷爷就中招了。
医院皮肤科主任刘冬梅介绍,一部分人在得完水痘以后,病毒就潜伏在脊后神经节,还有一部分人在不经意中感染这种病毒而不发病,而是潜伏在脊神经节的神经元内。通常情况下,这种病毒会跟身体和平相处,但是在免疫力低下或者劳累、感冒、重大创伤之后,病毒就从“潜伏者”变成了“侵略者”,它可以直接侵犯周围神经,造成临床上能观察到的单侧的、成簇的红斑、水疱,而且最好发部位就是胸、腰胝部。
带状疱疹发病周期一般为2~3周,在第1周的时候逐渐加重,到第7天的时候达到顶峰,之后逐渐减轻,但是由于有些人的抵抗力较为低下,2~3周还没见好,发病时间甚至还会延长。
“我们一般认为年龄越大,发病部位越高,比如发在像头面部的三叉神经等部位的,都认为它是带状疱疹比较重的一个形态。”刘冬梅说,抵抗力低下、年龄大、体质弱的人患病率更高。
神经痛如
“电击、针刺、刀割、虫咬”
说起“缠腰龙”,很多人听过一种说法,就是患病的人等到红斑、水疱连成一圈的时候就会致命,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刘冬梅说,带状疱疹出现的时候,大多数是单侧出现,所以这些红斑、水疱一般都不会超过人体的正中线,连起来的情况极少。如果真的超过正中线,那也只能说明该患者的带状疱疹比较严重,抵抗力低下,要说“致命”,并不准确。
得了带状疱疹,经过医治以后,水疱会消退吸收、痂皮脱落后或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但在疱疹病毒侵犯的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内还有点麻,或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就是所谓的带状疱疹神经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冬梅强调,若病后1个月以上还有上述症状,就可以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为中度疼痛患者。患者常常用“电击、针刺、刀割、虫咬”等词来形容这种痛的感觉。有的患者下雨阴天疼痛感就加重,有的患者不敢碰衣服、睡觉不敢碰被子,这是感觉过敏;有的损伤运动神经,还会造成患者失明、面瘫、听力丧失,有的痛到不能走路,失去了自理能力,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痛苦和烦恼。在就诊的过程中,刘冬梅也遇到过有一些患者痛得满地打滚,嘶声吼叫。
这种痛,轻度时,会因为患者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事物,减轻一些;但严重时,往往不能减轻,而且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睡眠,使人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数2~4个月,长者有一两年,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轻,一天比一天减轻,最后消失,经过治疗可以缩短病愈时间。
早治疗不至于发展到神经痛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这种疼痛呢?
刘冬梅表示,神经痛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无论是中医、西医里的止痛药、麻醉药、镇静药,效果都不是特别好。她个人比较认可配合一点中医中药去治疗,调节患者扶助正气,然后患者自己也要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另一方面,刘冬梅提醒,一旦发现自己感染了带状疱疹,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医院早期用抗病毒的药物,以减少神经炎症的发生,预防或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那如何做到早发现呢?劳累后出现局限一侧的疼痛,要首先到皮肤科就诊排除带状疱疹;另外,带状疱疹的皮肤损害多是在潮红的基础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簇间皮肤正常,排列呈带状。疱疹的发生区域和神经的分布区非常一致,最常发生于胸背部,呈带状缠绕着,发生率高达50%以上(故才被称之为“腰缠龙”),腰腹部发生率位14%,其次常见于头面部,可以发生在眼眶的周围。此外,颈肩、四肢、胃肠等部位也会出现疱疹,虽然非常少见,但诊断起来相当困难,比如它长在肠道里你看不到,就会误把它当作肠炎等疾病来对待。另外该病多于春秋发病,愈后绝大部分可获终身免疫。
假如家人得了带状疱疹,需要保持距离吗?刘冬梅表示,带状疱疹是存在传染性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这种疾病的传染率非常低。如果是健康人,没有必要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但要注意,比如孩子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或者老人伴有许多系统性的疾病,尤其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建议适当隔离。
来源
医院、金华晚报
编辑
徐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