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个月前60岁的刘阿姨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右侧胸胁及后背的疼痛,3天后疼痛的部位便出现了簇状的小疱疹,刘阿姨即刻前往皮肤科就诊,大夫告诉她是带状疱疹,对症治疗半个月后疱疹基本消退,残留了少量疱疹后的色素沉着,与此同时,右侧胸胁及后背的疼痛未见消退,让刘阿姨痛不欲生。
据统计,50%以上的成年人一生中都会有一次带状疱疹发作,而且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后遗神经痛也越突出!带状疱疹神经痛是世界性难点问题,75%为50岁以上,50-70%带状疱疹合并神经痛,30%病人神经痛可能持续1-3月,10%病人神经痛可能持续超过1年,甚终生。
这令人苦恼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究竟是什么呢?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缠腰龙”,中医又叫“蛇串疮”,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小时候常见的水痘属于同种族的。
在人体初次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之后,约70%会发病,爆发水痘;而近30%不发病,成为隐匿性感染,这些病毒会悄悄地隐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被激活,就会沿着周围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对人体造成破坏,引起小水疱,部分病人会伴有后遗神经痛,形成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哪些人群易感呢?
研究表明所有年龄的人群都有可能会得带状疱疹。虽然儿童一般会发水痘,但也有部分得带状疱疹的。通常来说,带状疱疹容易在老年人、女性、50岁以上、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近期过度疲劳的人身上“作威作福”。体质欠佳、抵抗力低下、年龄偏大,疼痛越剧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1)疼痛:
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PHN的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疼痛特征:①自发痛:在没有任何刺激情况下,在皮疹分布区及附近区域出现的疼痛。②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延长。③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如接触衣服或床单等轻微触碰或温度的微小变化而诱发疼痛。④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常伴有一些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病程: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2)其他临床表现
PHN患者常伴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45%患者的情感受到中重度干扰,表现为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研究报道,60%的患者曾经或经常有自杀想法。超过40%的患者伴有中-重度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的中-重度干扰。患者还常出现多种全身症状,如慢性疲乏、厌食、体重下降、缺乏活动等。患者疼痛程度越重,活力、睡眠和总体生命质量所受影响越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家属也易出现疲乏、应激、失眠以及情感困扰。
得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又该怎么办?
带状疱疹的病人有的会先出皮疹,有的则是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先出现,在治疗上特别强调一个“早”字,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疼痛出现或者皮疹出现后的3天以内开始,若错失了最佳用药时间,病症拖延越长,后遗神经痛时间就会越长。因此,早期出现莫名疼痛、不明原因的皮疹,则应该尽早前往疼痛或皮肤专科检查。针推康复疼痛科治疗带状疱疹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优势互补,较目前国内常用方法更全面系统。疗程明显缩短,疗效明显提高,后遗神经痛明显减少。
(1)药物治疗
西药: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病程早期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中药:急性期用“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期:“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三黄洗剂外用:限疱疹期使用,每日三次;
(2)针刺:选用夹脊穴、围刺及体针法,并辅助低频电疗,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日治疗1次;
(3)物理治疗:用红外线、超激光照射带状疱疹病损疼痛区,每日治疗1次;
(4)C臂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用脊椎旁神经阻滞,按带状疱疹侵犯神经支配特点定位穿刺,每3天注射一次,一疗程内共注射三次。
供稿:针推康复疼痛科
实习编辑:满柳姿
责任编辑:祝剑彪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