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近日,西安多地区水痘高发,多集中在幼儿园区、小学等人口密集场所,提醒着我们水痘的高发季已到。现在小编就有关水痘的临床表现、预防隔离、接种程序等相关知识,为大家做讲解。
什么是水痘?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在托幼园所和学校易引起暴发流行。在我国,以冬季发病最多,患者以儿童为主。据统计,6岁以内儿童患者占所有水痘病人的90%以上。因此,水痘也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
水痘传染性强,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人感染水痘病毒后,潜伏期一般是12-21天,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约1-2天后,先从躯干出现皮疹,然后到头面部,表现为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四个阶段。
水痘的危害
在水痘发疹后的第2~3天,一些体弱的或有免疫缺陷者常会并发病毒性肺炎,症状与细菌性肺炎大体相似,可以咳嗽、胸痛、高热、呼吸困难,甚至咳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这种肺炎的主要特点是随水痘皮疹的消退,肺部症状也逐渐好转。而细菌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是在水痘结痂的后期出现。
病毒性脑炎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所引起的,常在出疹高峰期发病,主要症状是头痛、发热、呕吐、失语、昏迷等。虽然只有极个别者的患水痘后并发脑炎,但死亡率较高,应特别警惕。
另外,出现水痘一定要尽早的治疗,不要等水痘恶化了才后悔,水痘的病毒如果侵入了患者的血液系统,易引发患者凝血功能的减退,对患者的健康是有一定的威胁的,一定要尽早的治疗才能尽早的治愈疾病。
水痘的预防
学校、家庭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适龄儿童应及时到就近的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水痘疫苗;
出现发热及皮肤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学校、幼托机构、青少年宫、各类午托班或辅导班等高危人群聚集场所要加强日常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发现可疑病人立即医院就诊,确诊病人应隔离治疗直至传染性完全消失方可返校上课;
病人患病期间应避免到人群聚集公共场所,易感人群应尽量不去探视病人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
水痘疫苗接种程序
一接种对象
(一)推荐对象:12月龄以上的水痘易感者。
(二)其他建议对象:高危人群如医务工作者、学校老师、家庭内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
二
免疫程序
(一)常规接种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程序:
(1)首针接种在满12月龄起进行,第二剂接种最好间隔1年,最少间隔不少于3个月,应在3岁入托前完成。
(2)3周岁以上儿童,如果已经有一剂接种史,择期接种第二剂,至少与上一剂间隔3个月以上。
(二)应急免疫程序:
需要应急接种时,建议3个月内没有水痘疫苗接种史人群,在5天内,最好3天内完成一剂接种(应急接种对象应大于12月龄)。
(三)接种部位和途径
每人次剂量0.5ml,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三
接种禁忌
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者(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已知有严重免疫缺陷疾病患者;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正在进行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者;
妊娠期妇女。
四
注意事项
1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尊重受种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权。水痘疫苗目前属于二类疫苗,各地在实施接种前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主动向所有适龄儿童监护人或易感者告知水痘疫苗接种信息,在履行“知情、同意、自费自愿”的原则要求告知监护人或受种者后,为自愿受种者提供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
2
接种水痘疫苗后,接种单位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记入预防接种卡(册)、接种证,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3
接种水痘疫苗后,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置等工作。
4
两种不同厂家的水痘疫苗可以序贯使用。
5
临床确诊或有水痘病史的儿童对水痘有免疫但水痘患病史不是水痘疫苗免疫接种的禁忌症。
学校出现水痘疫情该如何处置?
学校一旦发生水痘疫情,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加强晨检工作
做好每日的晨检记录,尤其是发病班级,需安排独立的晨检室,在进入教室之前男女分开晨检。必要时增加午检。
做好发病班级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隔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发放告家长书
一旦发现可疑病人,立即通医院诊治,同时上报社区医生。做好发病班级的隔离,在观察期内不安排与其他班级的共同活动。
做好消毒工作
包括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工作,并做好消毒记录。
保持良好通风
确保教室的开窗通风,发病班级与其他班级需要错时或直接送餐到教室。
对发病班级和密切接触者安排应急接种
水痘高危及适龄人群可选择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水痘疫苗
推荐阅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