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结丨善缘丨艾养丨身心
传播美丽传播健康
传承中医养生文化
编辑|轩笑
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在传统中医里面有“8个总穴”,临床中,很多疾病,只要打开它们,疾病就逃走了,因此很多中医经络师都喜欢应用这“8个总穴”,而且古人还把它们归纳成治病的口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这“8个总穴”分别是:第一个穴位,“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足三里穴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第二个穴位,“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委中穴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第三个穴位,“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列缺穴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第四个穴位,“面口合谷收”:第四个穴位,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合谷穴位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指压合谷穴时有一个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第五个穴位,“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内关穴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第六个穴位,“小腹三阴谋”: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三阴交穴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第七个穴位。“坐骨刺环跳”:环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这个地方,现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环跳穴位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第八个穴位,“腿疼阳陵透”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阳陵泉穴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
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凡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
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凡腰腿的疾病,这3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基本上,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的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方法来治疗它。
李氏针灸-精彩呈现
百余年的李氏针灸沉淀
理、法、方、穴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腧穴组方的唯用而尊凤眼补、龙眼泻的捻转补泻法的创新发展与完善烧山火、透天凉的创新与改进李氏针灸的补与泻几代人的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而形成1烧山火烧山火:将针刺入腧穴应刺的深度,得气后,拇食二指向补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均匀的适度适量向下按压(针身并未改变原来的深度),约0.5~1分钟后,其温热感便可逐渐产生,产生温补功效;若烧山火用于温散寒邪,则拇食二指向泻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向下按压,使之逐渐产生温热感。2透天凉透天凉:将针刺入腧穴应刺的深度,得气后,拇食二指向泻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均匀的适度适量向上提针(针身并未改变原来的深度),约0.5~1分钟后,其清凉感便可逐渐产生,产生清凉功效;若透天凉用于滋阴清热,则拇食二指向补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向上提针,使之逐渐产生清凉感。3凤眼补凤眼补:术者与患者对面位置进行捻针,双手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其拇指与食指间所形成的空隙似凤眼,即为补法。补法:刺激力度较轻,捻转角度较小,捻补后不留针,不等针感消失即拔针。施用补法,得气后,连续捻补3~5分钟后拔针,即补法不留针。4龙眼泻龙眼泻:术者与患者对面位置进行捻针,双手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其拇指与食指间所形成的空隙似龙眼,即为泻法-龙眼泻。泻法:刺激力度较重,捻转角度较大,捻补后需留针,等到针感消失方拔针。施用泻法,需留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捻泻一次,每次捻泻约0.5~1分钟,如此可以捻泻2~4次。当最后一次捻泻后须留针3~5分钟,待针感消失后方可拔针。1
补法配合烧山火→在连续捻补后即刻配用泻法配合烧山火→在留针期间捻泻后配用泻法配合透天凉→在留针期间捻泻后配用泻后补→得气后,连续捻泻1~2分钟,留针10分钟,然后连续捻补3~5分钟就即刻拔针。实例:八珍方
李氏针灸经典配穴妙方
针补双合谷、三阴交。1、补泻与留针:两对腧穴分别先针一个腧穴,达到欲刺深度有针感后连续捻转补4-6分钟不留针,拔针后再针另一个腧穴,方法同上。如此两对腧穴针补完毕。2、捻转时间:若属于气血亏虚严重,需要大补气血急救者,以上腧穴同时针刺,用双手捻补,连续轮流各捻补5-8分钟拔针。若在急救过程中,留针5-10分钟,再连续轮流各捻补5-10分钟。3、针治时间:一般隔日或隔2日针治1次,用于急救、固脱,可每日针治1次。慢性病一般隔日针治1次,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隔3-5日针治一次。1、辨证取穴2、气血双补:用于血气双亏引起的或伴有气血亏虚症状的病证。1、气血亏虚证:如头痛、眩晕、虚劳、心悸、失眠、崩漏、缺乳、偏瘫、眼病等。2、肢体筋骨经脉病:凡因气血亏虚引起的和伴有气血亏虚的肢体筋骨、经脉病,如半身不遂、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痿证、关节炎等。3、其他病证:凡病情发展到本方证阶段的病证,出现的久疮、月经不调等。1、腧穴功能:本方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针补合谷、三阴交之所以具有气血双补作用,主治气血亏虚证和伴有气血亏虚状的诸多疾病。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施用补法,具有养血的作用,2、病因病机:主要是气与血二者亏虚而为病。李氏针灸最大的特点理、法、方、穴的一体性、完整性和系统付世德老师传承百余年的李氏针灸,运用于50宇年的临床实践,腧穴组方唯用而尊,施术不拘一格,形成理、法、方、穴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付世德老师将深入浅出的带领大家学习在临床治疗中,怎么样灵活取穴?以循经取穴为基础,但绝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严格按照经络学说,五输穴的用法来辨证,分析疾病是属于哪一经或哪几经。让你重新打开治病思路,让你的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李氏针灸第六世传承人:付世德
专注中医针炙疗法五十余载。自幼与中医结缘,13岁师从六世针灸传人徐成元(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16岁随家人到东北牡丹江市,先后拜当地名老中医马盼仙、刘俊才学习针灸技法。年拜师河南省南阳市仲景国医大学教授五世针灸传承人李传岐门下至今,师从李传岐先生30余年,成为李传岐教授第六代亲传弟子,获学术传承人证书。医院王文远教授为师,并获得平衡针灸保健医师证书。从事中医针灸50余年以来,在医疗保健领域得到同行及学术领域认可。多年临床经验造就独创诊疗医技,在多疾病领域都有广泛治疗经验,尤其针对:急慢性咳嗽、哮喘、顽固性头痛、眩晕发烧、失眠、嗜睡、抽筋、抑郁症、冠心病、浅表性胃炎、浮肿、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妇科疾病、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病、脑梗中风后遗症、丹毒、带状疱疹、紫癜、急慢性湿疹、顽固性搔痒症等。在内科病症、骨科类疾病、精神类病症方面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特别是对复杂性多系统疾病颇有心得体会。例如:美尼尔综合症、中风后遗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疑难杂症和亚健康状况均有好的疗效。自创的针灸补钙疗法更是独树一帜。课程授课内容
一、中医四诊,中医针灸基础知识
1、针灸起源
2、针灸治病原理
3、针灸处方
4、针灸补泄手法
5、烧山火透心凉针法
6、针灸的迎、随、补、泄,提、插、捻、转。
二、李氏针灸治疗:
1、高血压
2、糖尿病
3、失眠
4、中风后遗症
5、更年期综合症
6、类风湿
7、颈椎病
8、腰间盘突出
9、痛风
10、胃病
11、女子不孕
12、冠心病
13、子宫肌瘤
14、乳腺增生
15、痛经
16、阳痿早泄
17、前列腺炎
18、湿疹
19、青春痘
20、鼻炎
21、近视眼
22、减肥等病例
教授学员掌握李氏针灸治疗病例,辨证论治。
报名方式
二、费用及报名
1、研修费:元,本期特惠价每人元,食宿可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2、预交报名费为准,为保证教学质量,名额有限。
优惠政策
直系亲属(夫妻),二人学习其中一人可享受学费五折!残疾人士凭残疾证可享受学费五折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