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痛字了得。。。。。。。。。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引起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性疱疹及以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自然病程一般在2~4周。
临床症状
全身:低热,全身不适,类似于感冒症状。
局部:皮肤刺痒、灼痛,多发于一侧胸胁背、腰腹部或头面部,不超过中线;1~2d后出现皮肤损害,为群集性小米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或红斑,迅速发展为发亮密集成簇水疱,疱疹壁紧张发亮,疱疹内液体澄清,疱疹群之间肤色正常,数日后水疱变浑、干燥、结痂。部分患者局部皮损不明显,启东话叫“里疱疹”。部分患者疱疹愈合残留神经痛、皮肤上留下瘢痕或色素沉着。
一、急性期治疗
西医
提高免疫功能,干扰素、胸腺肽;抗病毒,阿昔洛韦、利巴伟林、清开灵、板蓝根;营养神经,甲钴胺、B族维生素;止痛,曲吗多、布洛芬缓释胶囊、卡马西平等;预防感染,抗生素;神经阻滞疗法;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
属于传统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一般认为由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虚血瘀所致,气血亏虚为其本,热毒、瘀血阻络为其标。治疗以祛邪为主,清热解毒、利湿、行气化瘀等。
常用方剂全瓜蒌、红花、甘草。源于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旨绪余》
龙胆泻肝汤
血府逐瘀汤
外用
TDP照射
刺络拔罐:阿是穴(病变皮损处),患侧夹脊穴(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前3天每日治疗1次,疼痛明显减轻后,改为隔日1次。
针刺穴位:局部围刺(在疱疹外围1cm处),患侧华佗夹脊穴;若阳明蕴热加曲池、风池、足三里;肝胆火盛加外关、支沟、阳陵泉、太冲、行间;气滞血瘀加三阴交、合谷、血海。
热疗(以热引热、引邪外出)
艾灸,采用清艾条对出疱疹处及有疼痛感处行温和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记得小时候“烛火丹”,口中念念有词,最后是“太上老君,急急如令赦”。
贴棉灸,贴上一薄层新鲜棉花,从神经尾端点燃,燃尽为1壮,连续9壮。每日1次,直至痊愈。
取灯心草一条约5cm,花生油(或芝麻油)少许,以灯心的一端蘸花生油约0.5-1.0cm,点燃后迅速将火的一端在疼痛区域皮肤的前后左右各施灸1次,以发出“啪”的一声为止,2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药物外敷
取较大活地龙10条,韭菜地里为佳,用清水洗净后置杯中,加白糖60g轻轻搅拌,放置24小时后制取黄色地龙浸出液备用。以棉签将制取液涂于疱疹表面,每日5-6次,5天为1疗程。
胡老先生传一方,蜈蚣、大黄、冰片为细末,麻油调涂于局部。
炒僵蚕、青黛散、冰片、按比例研细末,按需用食用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纱布固定,视局部创面具体情况,隔天换药1次。
常用中成药
京万红软膏、七厘散、新癀片、南通蛇药片、冰硼散、六神丸、美宝(湿润烧伤膏)、云南白药、紫金锭、牛黄解毒丸、梅花点舌丹等。
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是指疱疹的皮肤损害已完全消退,但受侵犯的神经分布区域仍有持续剧烈疼痛,有如锐器刺入,烧灼,电击,重压,勒紧感等。
带状疱疹神经痛示意图
受到风吹或轻轻触摸衣服时都可引起剧烈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以至数十年不等;且疼痛,白天,黑天均有存在,或日轻夜重。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患者。
治疗以扶正为主,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散、阳和汤、活络效灵丹等。
注意事项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鱼虾蟹、羊肉等发物,忌辛辣刺激食物,禁烟酒。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以利毒邪排出,便秘者可以温水冲蜂蜜饮服。后遗神经痛,加强营养,适量运动,提高体质。忌口适可而止,灵活对待,不同阶段,要求不同。过度忌口,导致营养欠佳,免疫功能低下,反而病情绵绵无期。
周小郎中之中医空间,我随便说说,你随便听听。
(本文图片、音乐来源于网络)
周小郎中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