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太古庙,
一幅画刚展出就震动了古城,观展人群络绎不绝;
突然,日本宪兵带着警察冲进展厅,勒令停展。
年,上海租界,再次展出引起轰动;
两周后,日本当局强行没收了这幅画。
▲「《流民图》局部」
让日本如此惶恐的画作,叫《流民图》;
画家是蒋兆和先生。
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蒋先生一般,
他在乞讨一般的生涯里自学成才,
当中国现代艺术还在起步阶段,
他的《流民图》已堪比毕加索的巨作《格尔尼卡》。
▲「蒋兆和28岁自画像」
《流民图》创作始于年,
当时北京正处沦陷,处处是炮火与流民,
画上的大多人物、甚至驴,都是从街上拉来的模特。
蒋先生作为知名画家,受到严密的监视,
常常有陌生人闯进画室,查他在画什么。
为使画作顺利完成,他把这幅画分为小图,
画好一部分,收起一部分,
画板上只能看到一两个人物的形象。
全画完成前,他也没看过整体效果。
▲「蒋兆和先生」
历时整整一年,年,他完成最后一笔。
趁着夜深人静,他们在石板上进行托裱,
至此,一幅高2米、长27米、人物达百位的反战巨作
——《流民图》诞生了。
▲「《流民图》局部」
当年看过展出的人们,内心震撼至极,
时至今日,回想起仍会落泪。
画上人物呼之欲出,站在画前如走在画中,
饥饿、疾病、死亡、轰炸……
流离失所、暴尸街头、哀鸿遍野,
战乱的真实景象,人们的悲怆和无助摄人心魂。
这一幅现实主义巨作让侵略者憎恨,
遭到无情的践踏,
年被没收后,下落不明,
直到年,人们在旧仓库里发现它,
已霉烂不堪,仅剩半卷。
年,这半卷《流民图》到前苏联展出,
震撼了艺术界:中国竟有如此艺术巨作,
它被誉为东方的伦勃朗、苏里科夫!
这幅泣血巨作,在国内却遭到截然相反的对待:
“文革”时期竟被批判为反共卖国的汉奸文艺,
险被销毁!
蒋先生也因此受尽煎熬。
▲「蒋兆和先生」
直到年9月,
才得以正名为“一幅现实主义的爱国主义的作品”,
此时,距离创作这幅画已经30余年。
前半生孤苦流离,后半生受尽冷落,
年,蒋先生带着一生悲苦散手人寰。
他的夫人萧琼女士,
于年将《流民图》原作捐献给国家。
▲「年蒋兆和先生与妻子萧琼最后的合影」
蒋先生是画人物的高手,
苦难之下,人命如蝼蚁,
他将这种悲戚刻画得入心入骨。
但也许是因为人的天性不喜欢苦难,
也许是因为他画的苦难太令人颤栗,
这一代宗师、连同他的巨作,至今都鲜为人知。
▲「《爸爸永不回来了》」
即便在今天,也极少画家像他这样,
以悲苦为主题,把目光投到社会的最底层,
为民疾呼,至真至善。
如今,战火已熄,硝烟散尽,
我们为画里的苦难扼腕,为画家的遭遇叹息,
然而有几个人真正地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