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不少上了岁数的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此病引起的剧烈疼痛令人难忘。由于糖尿病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其中之一。此外,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会出现肢体感觉异常、疼痛、功能衰退甚至皮肤破损,若在此基础上并发带状疱疹可使患者出现皮肤疼痛,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影响均较大,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带状疱疹被称为是糖尿病最痛的合并症。
VZV是一种DNA病毒,可经飞沫和(或)接触传播,原发感染主要引起水痘,主要累及幼儿和青少年以及个别青壮年。初次感染了这种病毒后约70%的病例表现为水痘,另一部分则不出现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当各种因素使得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如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系统性疾病、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病毒被激活并生长繁殖,使潜伏处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而且病毒还可沿着神经迁延到皮肤,引起以红斑、丘疹、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炎,通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由此而得名,且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女性发生带状疱疹风险高于男性。
民间把带状疱疹称作“缠腰龙”,中医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文糖医每周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中第54期就有这样一例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带状疱疹病毒相关的眶尖综合征。
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54
此外,带状疱疹由于神经炎和皮肤炎的程度轻重不等,所以个体间的表现差异也很大。剧烈疼痛在老年人身上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抽搐痛,也有患者表现为麻木和刺痛感,发病部位皮肤应激反应特别明显,与衣服接触也会激发疼痛。
中老年人出现一侧头面部或躯体不明原因的急性疼痛而暂时又未发现皮疹时容易被误诊。例如,疼痛发生在头面部者误诊为偏头痛或三叉神经痛;疼痛发生在颈肩部,容易误诊为肩周炎、颈椎病;胸背部疼痛容易误诊为心绞痛、胆囊炎、肾结石和肋间神经痛;发生在腰腹部位的疼痛,容易误诊为腰扭伤、阑尾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发生在下肢痛易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等。
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但是门诊的这位老太太怎么会有4个月的病程呢?这其实是带状疱疹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被定义为皮疹出现后至少持续1个月、3个月或6个月的疼痛。PHN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研究发现,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发展为PHN,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时,首要的基础治疗就是控制好血糖,此外带状疱疹在治疗上特别强调一个“早”字,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出现症状主要是疼痛后的3至4天。对肾功能受损者,静脉用阿昔洛韦、口服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泛昔洛韦的剂量要相应调整。目前关于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仍存在争议。对于轻中度疼痛,考虑处方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
PHN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利多卡因贴剂。患者发生PHN时即进行止痛为治疗最佳时机,早期治疗可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治疗难度。针对老年患者适当延长抗病毒疗程可减少PHN的发生率。而且早期积极的镇痛治疗也可有效预防PHN发生。针灸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特色疗法,可选用火针、电针、局部围刺,刺络放血拔罐、穴位注射或埋线和艾灸等方法治疗。
PHN疼痛程度非常剧烈,患者往往生活质量非常低下,晚上很少能正常睡眠。但是在治疗上千万不要只把目光锁定在皮疹和疼痛上,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可引发重要脏器严重的并发症。国内外文献均有带状疱疹并发心肌炎、脑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猝死的报道。分析猝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剧烈的疼痛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所致。因此,对老年带状疱疹一定要注意对重要脏器的监测,尤其是以往有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者,有条件者最好住院治疗。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适用于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对于5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提高抵抗力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最重要措施。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春季气温回升有利于各种致病菌的滋生,踏春赏花也让人们增加了与自然界各种微生物、病毒、过敏原接触的机会,加之冬春交替之际人体抵抗力低,易导致各类皮肤病高发,当糖友们在出现一侧不明原因剧烈疼痛时,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必须考虑存在带状疱疹的可能性,需尽早治疗,防止PHN的发生。
问题答案稍后见留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检出率高达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文糖医对话框直接点击内容分类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复“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关键词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内容。
《漫话糖尿病》《糖尿病生活百科》
点击购买链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