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带状疱疹图片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传染
面部带状疱疹

周中焕老师印象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http://m.39.net/pf/a_4473339.html

周中焕印象

一、故事里的人

周中焕老师是针刀圈儿里的传奇人物。今年64岁,从事针刀临床已25年,是地地道道的“老针刀”。朱汉章老师当年曾打趣地说:针刀医生里最有钱的该数周中焕了,是土豪,是骨灰级专家。吃饭,让他掏钱!打打土豪。于是,在场的人一阵欢呼和躁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的光亮。

他是湖北黄冈人氏,读过书扛过枪,至今还在湖北军区大院坐诊,每天下班开车回家,享受卫兵的致敬。即是秀才也是兵,不知道他面对自己的时候会不会迷茫,不是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嘛。

周老师个子高大魁梧,有着军人特有的挺拔与干练。国字大脸端庄中还有书生的清秀,浓眉之下,有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炯炯有神,仔细看来,却显得有些忧郁,与朋友笑谈开心之时,双眼弯成月牙般的一条细缝,尽显孩童般的天真和稚气。但是若在处理严肃问题时,则能迸射出一道凛俐的冷光。

眉头总是微微皱起,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是人生难题?还是学术疑问?或者是临床的困惑?高挺的鼻子很有范儿,一看就是很有主见很自信的样子,配上大大的嘴、厚厚的唇、白白整齐的牙齿,面部组合真是名副其实的精装版,更有明星的味道了。

他的头发仍然浓密,虽然有些花白了,他却从来不染,要坚持本色面对世界。粗硬的头发骄傲却规矩的梳向后方,典型的毛泽东发型。配上笔挺的西服与精致的领带,不胖不瘦匀称的身材,像领导又像儒商,绝对是成功人士形象。

数十年来,他一直是针刀界著名的大帅哥,被称为“针刀美男子”。60岁以后,年轻的针刀人崛起了,看到他眼角的鱼尾纹越来越深,像刀刻的一般,才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老帅哥”了。哈哈哈,否则年轻一代的针刀明星便不好称帅哥了,真是后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强呀。

当年朱汉章老师开始推广针刀技术,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临床基地设在深圳,周中焕担当了基地主任。据传,因为医术高超,在8-90年代,轿车还是最大奢侈品的时候,就有患者送了他一辆,不知引来了多少人的艳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北京昌平中医院工作学习期间,就多次听到他的名字,看过报纸上对他神奇医术的报道。朱汉章老师常讲他的故事以鼓舞我们对针刀的热情,医院最艰难的日子里,朱老师用他的成绩告诉我们针刀的未来是美好的,需要我们坚持。知道他是我们的师兄,知道他是我们的前辈,知道他是我们的榜样。

他在人体解剖上下过大功夫,在90年代,一般常规的尸体解剖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兴趣,开始寻找新鲜的尸体研究其结构。

听说某年春节期间,得到了一具新鲜尸体,几个学习针刀的“狂热分子”闻讯立刻飞到他的身边,对意外得来学习解剖的好机会高兴异常,摩拳擦掌地等待着探究人体结构的奥秘。寒风凛冽雪花飘扬的当儿,各家各户都在喜迎节日幸福团聚的时候,他们则钻进地下室,和一个解剖老师一起操刀,观察针刀松解部位的局部精细解剖,拍下很多珍贵照片。当时的我还坐不起飞机,更找不到这样的机会,只能羡慕、只能赞叹、只能盼望。看到他们带回来一大摞清晰精贵的解剖照片,心都是痒痒的,可惜,想多看几张都非常难。

遗憾的是,他很少参与全国的针刀会议,大型会议时他会出席,并在他熟悉的老朋友那里相聚。后期参与会议的针刀人中,认识并了解周老师的晚辈不是特别多。我常常在众多人与我合影留念的间隙里,不住的寻找他的身影,希望能站在他身边照张相,留下难得珍贵的合影。

二、慢慢走近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武昌,是应邀到湖北中医药学院(老校园)讲针刀课,周末时他去讲了一天。我可以休息,可以睡睡懒觉,也可以出去走走,但是我放弃了,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和其他学员一起听课。记得他专题介绍“肩周炎”,开口几句话就吸引了我——临床中要鉴别真假肩周炎,因为肩关节周围有十几块肌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大小菱形肌等,这些肌肉的损伤都有可能引起肩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是假肩周炎…我很震撼,不一样的专家、不一样的见解、不一样的表述。从此让我不满足于普通书上对肩周炎的描述,不满足于对肩周炎的常规治疗。

讲课结束,他们特意安排我到黄鹤楼游览一天。那时候,武汉对我来说神秘而陌生,出去开开眼是很渴望的。但我犹豫了,多好的学习机会呀,游览古迹以后一定还有机会,提高自己的临床诊治水平则是当务之急。斟酌再三,还是试着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能带我到周老师的诊所看看,观摩一下他针刀治疗的情况?接待我的小胡——湖北黄冈人,满脸是笑,好像在说还有这事儿?他与周老师同乡,了解他的为人,所以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他的“武汉中焕针刀医学研究所”很窄小,两层楼,二楼是几间简陋的病房,普通的办公桌、病床干净整洁,绿色的毛毯像是军用品,叠成豆腐块摆放整齐。

一楼有两间是门诊——外面诊断候诊,里面十平方左右的长方形小房间做针刀治疗,摆了两张治疗床,一张配药桌、一个药械柜、几把椅子。我站在那里显得很多余,本来狭窄的空间显得更加狭小,周老师治病时转个身都有可能碰到人。

中午我们想请他出去吃饭,他谢绝了,不希望我们花钱,却一定让我们留在他的二楼吃他们的小灶。恭敬不如从命,家常便饭的味道是每个人都熟悉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周老师的简朴与亲切。

那时他还不到五十岁,正是事业发展、业务成熟、精力旺盛的阶段,患者很多,争先恐后地让他治疗。他请了一个当地有影响的老专家在厅堂坐诊,初步检查诊断、书写门诊病历;请了麻利干练的护士为他配药、贴创可贴、帮患者摆体位等。三人通力把诊所的打理得井井有条。治病流程好比一个流水线,他的针刀治疗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患者多而不乱,帅气的周中焕对患者态度柔和,操作准确轻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般英俊有才者,常恃才傲物,周老师拥有高超的技艺不炫耀、不保守,让我肃然起敬。

之后,只要到武汉,一定抓住机会到他门诊看看,每到学术交流会都找机会在私下里看他的针刀操作,若能听他分析病情和介绍选择治疗点的依据,那就更是一种享受了。

自己身体的不适也请他出手治疗过,感受他选点进刀的轻巧,享受他妙手回春的成果。

三、治疗特点

从我的角度看,周老师的治疗很超凡脱俗,针刀的操作得心应手,正骨手法的应用配合到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创新提高,融汇各家之长,化繁为简,是能真正驾驭针刀技术的高手,是感悟针刀实质的名医,是针刀领域为数不多造诣高深的学者。

他认为针刀是刀,以切割为主,无论是筋膜、腱膜还是肌腱、挛缩变短的肌纤维、硬结、条索等,左手按压皮肤使局部组织叠加在一起,针刀快速刺入皮肤,稍停顿,再将针刃顶到病灶组织上,放手切开。

在常见部位治疗,他选择直刺切割、松解的较多;对于面积比较大的病灶治疗,他多选用斜刺横切法操作。类似通透剥离,却是以切代拨。

局部病灶部位治疗结合整体组织力学平衡状态调理是他的特色。

针刀操作技术方面,快速进针稍停三秒,间歇切割,以减轻治疗时疼痛。需要切割较多者,可以留针,分几次切剥——这方面我是很赞赏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合适的部位,适当留针可增加疗效。留针过程中间歇切割松解,可化整为零,使患者容易接受。

发挥自身特长,如对解剖结构精准的把握,他可用针刀直接松解关键部位。譬如腰椎间孔纤维隔,针刀垂直刺达上关节突骨面,贴其外缘骨面切割附着在其上的腱性组织以消减对神经根的挤压。

凡是疼痛或压痛比较明显的地方,他选择配合局部注射一些消除无菌性炎症的药液,因为麻药的副作用较大甚至存在危险,他祛除了药物配伍中麻药的成分。这一点很大胆也很合理,大胆在患者的接受,疗效的显现,合理的是药物帮助尽快解除明显的无菌性炎症,针刀松解粘连切割减压。

治疗体位选择多样化,坐位,卧位都用,俯卧仰卧侧卧都选,特别是治疗颈椎,我们大部分医生习惯于患者俯卧位胸下垫枕头前屈位治疗,而他则喜欢用去枕侧卧位治疗,特别是在颈椎横突后结节的松解较多,不限于治疗颈肩上肢疼痛的患者,更多的是松解上端颈椎部位变性的软组织,解决他们对交感神经链的牵拉,治疗头痛、头晕、高血压患者,多能立竿见影。

在腰骶部使用横断式切割较多,譬如髂后上嵴上缘骨嵴处,他说是和肩胛提肌切断术接近的重要治疗点。治疗时即是从脊柱中线旁开1cm左右向骨嵴方向斜刺达骨嵴上缘,在前后唇横断切割增厚变性张力高的肌纤维和筋膜(腰背筋膜、腰方肌、髂肋韧带、背阔肌、骶棘肌)等。腰椎关节突周围软组织损伤比较广泛,原来都从关节突体表投影处下针,而今他从相应横突尖体表投影处进针,直达横突尖松解,提针斜刺至关节突乃至棘突,刀口立起从上到下切割变性组织。诸如腰背筋膜、多裂肌、回旋肌、半棘肌、乳突副突韧带、棘间韧带、棘肌等横断切割。这种针刀入路模式,使临床效果事半功倍。

浅层软组织较大面积发紧增厚者,平刺入皮下爪形通透。

在我的记忆力,他开始做针刀配合硬膜外注射或骶管注射比较多,之后学习了多种正骨手法配合治疗,再后,学习了拨针疗法应用于临床。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改变针刀的治疗形式。

大师级的人物仍如此好学,难得。也或许就是这份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让他一直很年轻,在针刀快速发展的今天,一直引领针刀学术前进。

四、厚德载物

是军人的缘故吧,计划性很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工作起来却又是一个狂人,一天到晚地在门诊上治疗,3张诊疗床上躺的都是病人,轮流扎。留针时,诊断新患者,或站在房子中间观看影像片子,给进修的人讲解观察所得,解释针刀松解的位置,还常把墙上挂着的脊椎骨拿下来指点一二。每天都到黄昏时分才收拾房间准备下班。

每周工作5天半,另外的时间出去开会或讲学,休息的时间几乎都被挤掉了。我劝他多给自己点自由时间,他笑笑说,习惯了,以前周末也上班。

是呀,过去工作得更卖力,前两年因病住院,还做了手术,手术台上发生麻醉意外,呼吸心跳停止,好一阵抢救才缓过来,可谓命悬一线呀。他说这些的时候总是笑着,好像那是他的军功章一样。

部队大院的人有了病找他,无论认识不认识,他都是免费给予治疗。他说,自己是军人有义务为军人服务。军人情结也罢,感恩之心也罢,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心和奉献精神。实质上,何止于离退休军人呀,到贫困山区义诊也是他乐意参与的活动。

对朋友、对同行更是没的说的。我和晓阳到武汉开会住在一个房间,会议还没有结束,我们俩就跑到周老师的诊所去观摩,还碰到刘星也在那里学习,中午却是周老师请我们出去吃饭,想起来,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刘星更是干脆住在他们家,哈哈哈。。。在武汉开脊柱病会议,他自己掏腰包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同行会餐,他说,要尽地主之谊!舍得呀,周老师舍出去的不是金钱,是友谊、是感情、是智慧。技术和人品总是匹配的,我努力向周老师靠近,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如果觉得有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cpin.com/dzbztp/758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