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带状疱疹图片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传染
面部带状疱疹

卫生健康春季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肺炎。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长时间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二)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发病后出现呼吸困难、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三)预防

1.控制传染源: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严格入口监测、排查,及时发现,严防输入。

(2)日常自我监测:体温大于37.3℃或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

2.切断传播途径:

(1)戴口罩:阻挡病毒经口鼻进入体内。

(2)勤洗手:清除手上的致病物。

(3)勤通风: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

(5)日常用具如毛巾、餐具、钥匙、手机等要及时清洁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1)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增强免疫力。

(3)不去人口密集场所,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4)远离野生动物等,避免与动物传染源接触。

2

流行性感冒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及接触传播,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排出。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病毒缺乏免疫力,如不及时控制可引起爆发性大流行,一般好发于秋冬季节。

(二)临床表现

1.典型流感:起病急,随即出现乏力、高热、寒战、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

2.轻型流感:起病急,轻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状轻,通常2-3天内自愈。

3.肺炎型流感:肺炎型流感多发生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起初类似典型流感症状,一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

(三)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1)早期发现患者、及早给予治疗。

(2)一旦确诊要给予呼吸道隔离,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外出要戴口罩,隔离时间为一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2.切断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大型集会等集体活动,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注意开窗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流感患者的用具和分泌物要使用消毒剂给予消毒。

3.保护易感者

(1)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平时多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3

水痘

(一)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从疱疹出现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好发于冬春季节。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部分病毒可潜伏于神经细胞内,多年后复发出现带状疱疹。

(二)临床表现

1.前驱期: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2.出疹期: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和头部,然后延及面部及四肢,红色斑疹或丘疹分批出现,迅速发展为清亮、如露水珠状小水泡,继而疱液变浑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主要分布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水痘多为自限性,10天左右自愈,儿童全身症状和皮疹均较轻,成人症状较重,易并发肺炎。

(三)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和手套。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魄,避免过于劳累。

3.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整洁。

4.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也不去患病学生宿舍串门。

5.对患病学生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呕吐)

诺如病毒变异快、免疫保护时间短,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不同基因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传染源:诺如病毒感染者,病例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二)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少数患者因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物。

(三)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患病期间居家隔离

患者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检测呈诺如病毒阳性但无感染性腹泻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也需居家隔离3天。患者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4.做好消毒工作

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5.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

5

手足口病

(一)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染途径: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及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成年人较少。

(二)临床表现

1.普通型: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内液体较少。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型:少数(尤其3岁以下)病情进展迅速,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脑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后遗症。

(三)防控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返回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事物,不接触患者。

3.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要经常通风,做好环境卫生,勤晒衣服、被褥。

5.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cpin.com/dzbztp/7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