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德国的Weins博士等人在BrJDeramtol的ImageCorrespondence版块刊文,使用精美的临床图片展示了一例罕见但典型的疾病,一起来看。
病例展示患儿为4岁男孩,表现为双侧面颊对称性红斑并逐渐出现网状萎缩(图1)。四肢近端可见红色背景上的播散性毛囊性角化性丘疹(图2)。患儿头发、牙齿和指趾甲未见异常。
图1面颊部网状萎缩
图2播散性毛囊性角化性丘疹
最终Weins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虫蚀状皮肤萎缩(atrophodermavermiculatum,AV)。
病例学习虫蚀状皮肤萎缩亦称网状红斑萎缩性毛囊炎(folliculitisulerythematosareticulata),是罕见的散发性皮肤病,是以毛囊性病变为主,常见于大龄儿童。此病特征性表现为面颊及耳前皮肤对称性网状或蜂窝状萎缩。
实际上,虫蚀状皮肤萎缩属于毛发角化病的临床亚型之一。毛发角化病(keratosispilaris)也叫做毛周角化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累及毛囊口,伴有不同程度毛囊角栓、毛囊周围红斑和毛囊性萎缩。由于此病几乎见于一半的人群,因此有时认为这是正常皮肤的变异而非真正的疾病。
毛发角化病存在多种临床亚型。其中一种亚型称之为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erythromelanosisfollicularisfacieietcoll),常见于印度、远东及中东地区。此病表现为毛囊性角化过度伴红斑和色素沉着,常累及面部(尤其是面颊部及颈部)(图3)。
图3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此外还有多种萎缩性毛发角化病(keratosispilarisatrophicans),代表着炎症更为明显的毛发角化病,可导致毛囊纤维化及萎缩,甚至进展为瘢痕性脱发。其中有3种亚型:
面部萎缩性毛发角化病(keratosispilarisatrophicansfaciei)亦称眉部瘢痕性红斑(ulerythemaophryogenes)或面部萎缩性红色毛发角化病(keratosisrubrapilarisfacieiatrophicans),累及面颊部及外侧眉部(图4)。此病可能与普通毛发角化病相关,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图4面部萎缩性毛发角化病
棘状秃发性毛囊角化病(keratosisfollicularisspinulosadecalvans)初发于婴儿,累及面颊部及鼻部,表现为毛囊角栓并致毛囊性萎缩。头皮亦可受累(图5),出现瘢痕性脱发。此外还可能与掌跖角化病相关。
图5棘状秃发性毛囊角化病
虫蚀状皮肤萎缩(图6),即本例患儿所患疾病,常见累及儿童面颊及耳前皮肤,因毛囊皮脂腺异常角化,最初可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角质性毛囊性丘疹,然后融合成凹陷性萎缩并形成典型网状外观。
图6虫蚀状皮肤萎缩
虫蚀状皮肤萎缩治疗困难,此病可能出现永久性萎缩而严重影响美容。可考虑的治疗方案包括角质溶解剂、外用维A酸类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紫外线照射。当病情稳定之后,可考虑使用磨削术、胶原植入、CO2激光、Er:YAG激光。
儿童口服维A酸类药物存在争议。有学者考虑到异维A酸半衰期短,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即便如此,还是要留意异维A酸可能促进骨骺线过早闭合,影响儿童正常生长。
曾有文献报道使用异维A酸治疗10岁儿童的虫蚀状皮肤萎缩(图7a)。异维A酸用量为0.5mg/kg/d,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6月,疗程间隔2周。患者服药期间有暂时性瘙痒、皮肤和口唇轻度脱屑及干燥,停药1年后随访未见皮疹复发(图7b),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图7虫蚀状皮肤萎缩,a.治疗前;b.治疗后
相关阅读:罕见而疑难的腋窝斑块
编辑:费肥肥
责任编辑:汪宇慧投稿邮箱:wangyh
dxy.cn本文版权归丁香园,转载请联系:editordxyer.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