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图1
带状疱疹俗称“串腰龙”、“转腰龙”,是成片状有规律分布。医学界普遍说法是病毒引起的。说是病毒和水痘是同一种病毒。一般在儿童期原发感染这种病毒患的是水痘,水痘愈后这种病毒的少部分潜伏下来,存于脊髓神经的后根部或脑神经的神经细胞中,平时不发生症状,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比如旅途劳累、考试前或熬夜、大量饮酒、感冒发热、患恶性肿瘤、老年人及化疗等,此时该病毒就会生长繁殖。
图2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是一侧的胸部、背部、头面部、臀部及下肢的疼痛,疼痛的位置决定于受侵犯的神经支配节段,如胸椎某一节段,支配胸部的神经出现胸部一侧疼痛,由于这种疼痛常常向周围放射,所以感到背部也疼痛(如图2)所示。因此常误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等,发生在头面部的疼痛常误认为脑炎,发生在腰部的认为是肾或输尿管结石,发生在臀部和腿的认为坐骨神经痛或肿瘤,总之这种疼痛持续1~4天后,在疼痛的部位出现几个红色隆起的丘疹,数小时后丘疹的顶端出现水疱为丘疱疹,丘疱疹也可以发展为水疱,持续6~10天后结痂、脱痂愈合,此过程约2周,老年人持续的时间长一些,可以3周,约1/3的老年人皮损消退后留有神经疼痛,这种疼痛数周可以消退,少数病人数月甚至几年消退。
病毒既然存于脊髓神经的后根部或脑神经的神经细胞中,当身体抵抗力降低,病毒侵犯的神经,为什么只有脊神经根支配的那侧、那段的皮肤才会出现疼痛性水疱呢?为何只在脊神经支配的某个相对应的区域发生,而不是在身体表皮大面积发生呢?所有上述理论显然矛盾。
南京手技王-王行知老师从事临床近40年,根据大量带状孢疹患者病案总结与积累感悟发现:当脊柱某节段的椎体发生紊乱、偏移和位置性的一些变化,往往会引起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激惹,或压迫,从而引起脊神经根所支配的那侧、那段的皮肤出现疼痛,当疼痛越久,皮层下方会出现一系列化学变化,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而引发孢疹的发生。
如何治疗带状孢疹,医者只需在皮损(带状孢疹)部位遁形查找相对应的椎体节段,通过触诊检查,会触摸到椎体棘突有偏歪,椎体下方有紊乱点,或有阳性反应物,并对该椎体实施定点。然后对该椎体进行定位矫正,再贴敷“见肿消”外敷药在带状孢疹创面处,一次就可彻底解决带状孢疹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而且无后遗症。
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及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