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本病疼痛难忍,治疗不当,极易遗留神经痛,本文来介绍几种民间验方,以供大家参考。
进入春季,患带状疱疹的病人逐渐多了起来。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缠腰龙”,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形成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中医学认为,“缠腰龙”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春季五行为木,其性主升发,故肝火易旺,患者多因情志刺激而发病。
《医宗金鉴》“腰缠火丹”项下记载:“此证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其间小泡,用线针穿破,外用柏叶散敷之。”
临床所见带状疱疹病人,其选方用药因人而异,不拘泥于西医所称之“病毒”而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相反很多病人需要温法,而非一味苦寒之法。
下面介绍一些治疗此病的民间验方
1.依据皮损面积大小,用医用脱脂棉做成薄片状,覆盖在皮损面上,用明火点燃即可烧灼。一般治疗2~3次即可治愈。
2.取鲜百合捣烂取汁涂于皮疹处,每日3次,直至水疱结痂为止。
3.新鲜蛇莓叶洗净后捣烂取汁外涂,每日4次,或直接外敷(包扎),每日换药1次。
4.地龙5条,百草霜12g,研末,以菜油调匀涂于患部,每日2次,连涂1周。
5.无花果叶数片切碎捣烂后,加食醋少许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次30min,每日2次。皮肤破溃者不宜用本法。
6.取菟丝子g,焙干,研细末,加麻油适量,调成稀膏状。洗净皮损处,擦干后涂以菟丝子膏,每天2次。用药期间停用其他疗法。
7.将丝瓜络置于高温电炉内烤焦,冷却后研末,加50%酒精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可反复涂抹,干后再涂,直至疼痛消失,水疱结痂脱落为止。涂药前用75%酒精清洗疮面。
8.马齿苋适量,洗净,切碎,捣烂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
9.瓜蒌皮30g,瓜蒌子30g,红花10g,桔梗30g,生甘草5g,枳壳10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奇效。
本文摘自:《中国民间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民间验方11则,整合多位医家临床经验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