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预防
春季幼儿传染病预防
春季常见传染病
春季万物复苏,病毒也不例外,所以春季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那么,春季常见的传染病都有哪些呢?
1、手足口
手足口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的传染途径较多,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及手口传播。全年均可发生。
手足口病症状为:发烧、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红色斑丘疹和疱疹。疹子不疼不痒是手足口的特点。
2、水痘
水痘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春季发病率较高学龄前幼儿对本病极为敏感。
它的临场表现为:成批的出现有强烈瘙痒的红色丘疹,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同时期会出现丘疹、疱疹、痂疹是水痘的特点。水痘的疹子为向心性分布,先出现头面部,逐渐向躯干蔓延,四肢少见。
3、流感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春季传染病中传染率最高的。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空气飞沫为主要途径,因此在人群中感染的几率较高。
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酸痛。发热一般持续3-4天。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尔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春季防护知识
1、饮食搭配要营养
想要提高孩子的抵抗力,饮食也是很关键的。荤素、粗细搭配,这样的饮食方式才是最健康的。园内的一日三餐都经过精心搭配,充分满足孩子每日的营养所需。还有一点就是早餐一定要吃,早餐吃好了才能使身体有能量产生热量御寒,特别是早上比较冷的春天。
2、户外运动
幼儿园每日都会保证孩子一小时的运动量,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很多家长在家时,没有带孩子进行运动,让其的抵抗力经受不住挑战,反而更容易生病。如果春天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活动活动或者一起做做运动,到公园散散步,这样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抵抗能力。
3、注意增减衣物
春天虽然比冬天来说回暖很多,但是春天的早晚温差是很大的,如果不小心没有注意保暖就容易会感冒,抵抗力就会下降。大人应该根据小孩的活动情况,适当的给小孩增加或者减少衣服,保护小孩不感冒。
4、室内空气要流通
小孩的抵抗能力是比不上大人的,所以大人应该给小孩创造一个良好的居室环境。每天要定时定期的开窗户更换一下空气,这样就能减少疾病细菌滋生停留的机会,玩具最好常常清洗消毒,被子之类的有太阳就要拿出去晒晒。在园,教室每天都是定时定点开窗通风,保育老师也每天清理、消毒工作。
5、饭前便后要洗手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一般提倡的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小孩子玩耍总把自己的手玩得脏脏的,然后又随便拿东西吃,这样就把很多细菌都吃到肚子里了,很容易得肠胃疾病。在园内,老师们时刻提醒孩子洗手,家长们在家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该如何做
1.请您配合幼儿园保健医生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发现儿童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医院就诊。2.每天早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