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带状疱疹图片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传染
面部带状疱疹

吴尊为爱女落泪输得起的孩子,才能赢得了人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

8min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胜出,总是鼓励他们要争强好胜。但事实上,相比于教给孩子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失败。逆境商已成为孩子成材不可或缺的品质。我们的孩子,既要有能赢的实力,更要有敢输的底气。

作者

筱恬转述师丨梁聪聪

前几天,暖爸吴尊落泪了,因为他的宝贝女儿NeiNei在亚洲芭蕾舞比赛中发挥失常,没能取得好名次。这是NeiNei个人的第一次比赛,她特别重视,也异常想赢。为此,她没日没夜地苦练,付出了无数努力。然而,最终结果让人遗憾。比赛结束之后,NeiNei哭了。看着她伤心抹泪的样子,吴尊无比心疼,也无限感慨。他在微博中写道:

“让她去感受失败的感觉也不是坏事,我会慢慢让她明白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确实,争强好胜固然是一项好品质,但在比赛中有得有失也是非常正常的。面对成败,我们在肯定孩子“想赢”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怎么输”。

孩子想赢背后的真相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幼儿竞争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天生就有。孩子对输赢概念的树立,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周围人们对此的反应。当懵懂的孩子发现,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能收获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能受到小伙伴们的羡慕和钦佩时,这种独一无二的成就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赢”的渴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对于孩子来说,赢,无疑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展现自己、证明自己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了人生

适当的好胜心,确实能培养孩子不服输、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品质。然而,一旦孩子过于看中成败,变得“输不起”,则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今年1月10日,广州一名10岁男孩因考试成绩不理想,竟跑着冲向机动车道,试图轻生。万幸的是,他被两名城管执法队员救下,性命无忧。

输不起的孩子,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寄托在了分数和名次之上,一旦失败便会崩溃。年,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曾发布过这样一组数据: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多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而在自杀的孩子里,竟有高达45.5%是因为承受不了学习上激烈的竞争与过重的压力。不能正确对待成败,会让孩子难以承受挫折与失败,抗压能力不堪一击。他们害怕失败,逃避竞争,不敢在拼搏中挑战自我。逐渐地,孩子将对自己失去勇气和信心,最终变成生活的弱者。与此同时,输不起的孩子还可能陷入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虚荣善忌,为追求成绩不择手段。

我嫂子是小学老师,教三年级。那天家庭聚会,她提到班上有一个男孩,成绩不错,但心眼特别小,见不得其他同学成绩比他好,有时候为了不让别人分数超过他,还会在考试中搞些小动作。嫂子说,今年的期初考试,他的邻座正好是班上成绩同样很好的两个学生。于是这个男孩等做完题目之后,一会儿大声咳嗽,一会儿把文具弄在地上,一会儿又把桌椅弄出很响的声音,影响得周围同学都没法安心答题。“我仔细观察了这孩子很久,发现他就是故意的。想不到,小小年纪就知道恶性竞争,真是太有心机了。”嫂子无限感慨地说道。对此,我也相当吃惊。当孩子对成败过度在意时,竞争观悄然扭曲,嫉妒、虚荣、小心眼等不良心态已然开始萌芽,让天真灿漫的童心蒙上了阴影。当孩子为了“赢”变得复杂而功利,当他们已不再像孩子那般单纯善良,那将会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正确对待输赢,方能收获精彩人生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写道:“孩子要想成功,必须学会接受失败,感觉痛苦,然后不断努力,直至成功来临,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回避。失败和痛苦是构成成功和喜悦最基本的元素。”在竞争中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输赢,其实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逆境商”,指的是一个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那些输得起的孩子,往往逆境商很高。那么,应该如何培养这样的孩子呢?

1.家长本身放平心态其实,有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那么在乎输赢,往往是因为家长本身就把它看得很重。你是否也说过这样的话:

“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否则以后没出息。”“其他同学都能拿一百分,你为什么就不行?”

潜移默化中,家长把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了孩子,让他们觉得,只有赢才能让爸妈高兴满意,于是陷入了对胜利的过度追求中。

在综艺节目《考不好没关系》中,有这样一幕:有一个比赛环节,要求每个孩子为自己的父亲抢得答题权。其中一名叫郭绍晖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女儿因此紧张哭泣的样子后,由于不愿将自己从小背负的竞争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因此选择了主动要求退赛并袒露心声。他说:“我从来没有考过一场轻松的试,在我看来,‘考不好没关系’是一个伟大的前提。”郭爸爸的言行,让很多观众动容。且不说他退赛的举动是否不妥,至少他的本意,是让女儿能够更轻松地对待竞争。

胜负面前,我们大人首先就应该放平心态,不要做输不起的家长,也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我们的孩子。

2.灌输正确的竞争观育儿专家尹建莉曾说:“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我们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竞争观。面对比赛,固然应该拼尽全力,但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并及时总结所取得的收获。

绘本《SallySoreLoser》中,小女孩Sally凡事都喜欢争第一:乳酪通心粉她要比哥哥吃得快,课间她要第一个冲出教室,踢足球时她不允许团队落后……当她失败时,便会大发脾气。渐渐地,同学们都不愿意再和Sally玩,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输不起的Sally。这让她非常难过,也相当困惑。在老师和妈妈的开导下,Sally才明白,原来一时的输赢并不能说明什么,失败的结果也并不可怕。把握过程,不放弃任何一次努力,就够了。

我们不必对赢过于执念,否则输不起的人生,失掉的不仅是比赛结果,还有友谊、快乐和幸福感。让孩子坦然对待竞争,从中学会坚韧和勇敢,这才是其最大的意义。

3.多用鼓励取代表扬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发现,鼓励能够促进孩子不断进步,而表扬则可能导致孩子害怕遭遇失败。她指出:“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让孩子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平日里,我们不妨多一些强调过程和态度的鼓励:

“我看到了你的付出,真是为你骄傲!”“你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如此出色。”

少一些强调事实和结果的表扬:

“你的成绩真好,你是最棒的!”“你好聪明呀,难怪考试分数那么高。”

孩子面对成败的心态是怎样的,往往正取决于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日常交流。

4.珍视输赢外的收获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在美国休斯敦进行的一场青少年铁人三项比赛中,两个小男孩目睹自己的对手摔倒在赛道上后,主动放弃冲刺,搀扶着对方一同走过了终点。这两个年仅八九岁的孩子尽管都想获胜,但还是做出了在他们看来无比正确的选择。他们的举动感动了在场所有观众,获得了无数赞誉。

相比最终的成绩和结果,我们更应该肯定孩子在此过程中的付出,以及体现出的可贵品质。其实,生命中除了名次,还有很多更重要的精神,比如“不抛弃、不放弃”,比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如“奉献与关爱”……我们不妨让孩子把眼界放远,不必拘泥于某一次的分数,而是成为心胸宽广、有大格局的人。

获得能“输”的底气

杨澜曾在某次采访中说:“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了也赢不了。”我们都希望培养成功的孩子,将来出类拔萃、前程似锦。但其实,相比拥有能“赢”的实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获得能“输”的底气。愿每个孩子,都能笑对成败,成为内心强大、自信笃定的人,最终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毕竟,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赢得漂亮。

-END-责编丨阿加兔感谢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cpin.com/mbdzbz/669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