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价值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一到冬天,
受皮肤瘙痒困扰的人不少,
有时甚至飘皮屑?
抓挠和洗澡都不管用
抓挠和洗澡,是大家处理瘙痒最直接的两种方法,但当真管用吗?
抓挠会造成恶性循环。搔抓皮肤损伤了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和多种递质,进一步刺激神经纤维,使得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产生痒的感觉。
过度抓挠、搓擦还会破坏皮肤的屏障。
洗澡过勤或者水温过热,会使本来就枯燥的皮肤,更加失去皮脂的滋润。
揪出你瘙痒的原因
止痒,关键要从源头上减少瘙痒。
发现身上不明原因的痒,应依次排查这几个原因:
过敏原:辨别是否是接触了某些过敏原而产生的过敏现象。
皮肤本身的问题:湿疹、银屑病、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
内脏系统疾病:比如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等,这类瘙痒必须重视,及时就医。
一般由干燥引起的皮肤瘙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一到秋冬季节就痒。但如果是“反季节”出现,比如春季、夏季也有类似的情况,医院检查比较妥当。
1
皮肤瘙痒症
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以肛周、外阴、阴囊、头皮和小腿处为主),有瘙痒感,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
患处皮肤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皮肤增厚等,有时还会引发皮肤感染。
防治方法
忌过度搔抓,否则越抓越痒,甚至发展为湿疹样;
忌随意购买激素类止痒药物,如肤轻松、皮康霜等,因长期使用可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加重病情;
穿纯棉衣物;
尽量不要食用海鲜、酒、辣椒等,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冬季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沐浴品尽量少用,水温不宜过高;
沐浴后最好涂抹有保湿作用的润肤霜,如尿素霜或维生素E尿囊素等。
2
皮肤皲裂
冬季天冷风大,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手足皮肤干燥,容易皲裂,尤其是经常从事户外体力劳动者。
防治方法
注意保暖,出门戴手套、穿棉鞋,洗手用温水;
适当活动手足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
饮食合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豆类、鱼类、肝脏等,可促进上皮生长,增加皮脂腺分泌,防止皲裂;
如已皲裂,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比如用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外用药物。
3
冻疮
冻疮发生与个人体质有关,如有些人的皮肤血管对寒冷十分敏感,也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冷球蛋白血症、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气温低于5℃,相对湿度在60%以上,更易发生冻疮,多见于足、面、耳处,呈暗紫红斑片,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伴随瘙痒、灼热及疼痛,症状可持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才痊愈。
一些患者在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复发。
防治方法
加强锻炼以适应寒冷气候;
提前做好防寒准备,注意保暖;
吃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保证身体有足够热量;
外出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对于每年易复发者,可在夏季用冷水洗脸、洗脚等,提高耐寒能力。
4
皮炎湿疹
皮炎湿疹的发病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过敏性体质、消化系统疾病、感染病灶、代谢和内分泌失调等;外因包括气候、饮食、吸入或接触过敏原等。皮炎湿疹并不会传染。
防治方法
对于每到冬季就易发生皮炎湿疹的患者,要注意寻找原因,如过敏原等;
日常防治护理时,可选用护肤凝胶消炎止痒、改善微循环、修复上皮细胞,以长出健康皮肤;
湿疹治疗最好在急性期就治愈,正确使用药物十分重要,不可乱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5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非菌性炎性的皮肤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等,不具有传染性。
其特征为身体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且覆盖银白色鳞屑;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等有关。
该病发作一般有明显季节性,患者往往夏天缓解,冬天由于气压低、天寒,容易出现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诱发或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及时补充水分,防止皮肤干燥;
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不吃辛辣食物,不饮酒;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目前,国内治疗银屑病的方法有煎药、烫洗、外抹药膏、睡眠疗法、注射疗法、紫外线照射治疗等,且很少有副作用。
6
荨麻疹
冬天到了,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受冷空气刺激,机体产生激肽和缓激肽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患者早晩全身会出现风包,瘙痒难忍。
防治方法
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比如戴帽子、手套、口罩等;
避免冷水等直接刺激;
尽量避免高蛋白和刺激性食品,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等。
7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在儿童时期发作就是水痘,平时潜伏在人体神经节上,成年人绝大部分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俗称生飞蛇,患处皮肤潮红,后期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丘疱疹,渐渐演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伴有明显神经痛的感觉,好发于手臂、面部、颈部、胸背部、腰腹部。
防治方法
日常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机能;
注意防寒保暖,感冒发烧使抵抗力减弱易诱发该病毒;
避免过度劳累,杜绝熬夜和高负荷劳作;
忌食辛辣食物,限制烟酒,保持心情舒畅等。
其他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还有单纯性疱疹、小儿风疹、婴幼儿急疹等。
6招赶走秋冬瘙痒
1.不必每天洗澡
秋冬季节不必每天洗澡,特别是中老年人。洗澡水温不宜过高,40摄氏度左右即可,时间15分钟左右最好。
2.少用或不用沐浴液
沐浴液属于化学合成洗涤剂,长期过量使用会引发干燥、过敏性皮炎等。
最好选择中性和弱酸性的沐浴液。
3.洗澡后涂保湿霜
洗完澡后,在手臂和腿部涂上保湿霜以缓解干裂、瘙痒等症状,凡士林、硅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选择纯棉的贴身衣物
柔软、少刺激的衣服可以避免瘙痒进一步扩散,增加透气性。
贴身衣物应柔软宽松以棉织品为好,避免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着。
5.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能减少体内水分流失。
还可吃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大枣、莲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
6.别吃得太咸太腻
少吃或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不喝酒,少饮或不饮浓茶和浓咖啡。
来源:生命时报、新华社、华医网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