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带状疱疹图片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传染
面部带状疱疹

通知公告镇江新区龙泉幼儿园致家长的一

尊敬的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取得了抗“疫”的伟大胜利!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同时冬季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多发,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预防工作,学校特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发出如下倡议:

一、疫情防控

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策略

预防策略

(1)尽量减少出行,非必要不出镇江市,接送学生时不聚集,节假日不去人群聚集处,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2)做好家庭消毒:每天通风换气、定期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洗20秒以上。

(4)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

(5)避免接触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的人,有中高风险区来榆返榆学生及家属一定要及时上报,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做好隔离。

(6)尽量不购买、不接触、不食用冷链食品,防止物品外包装传播。

二、冬春季传染病及预防

1.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自愈,但有时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稍不留意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更多见,传染性很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幼儿园和小学期间的孩子最易发。

症状与传播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发病急,前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持续1—2天后出现皮疹。

水痘皮疹首先出现于躯干和头部,后延及面部和四肢,以发际、胸背躯干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数小时后变为疱疹。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

各个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3天,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

防控措施

(1)一般措施

家长要注意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地方,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中的地方。要注意室内通风,加强防范。日常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2)针对性措施

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水痘病人,应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返校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人接触。

2.流感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与传播:

冬春季时要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时散播到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等呼吸道进行传播。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预防与护理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A.注意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B.隔离至退热和症状消失后2天;

C.增强体质,早起早睡,保证休息质量;

D.接种流感疫苗。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传播。

预防与护理

A.隔离患儿两周;

B.对患儿的鼻涕、粪便等物作消毒处理,注意开窗通风;

C.忌食上火的食品如薯片、炸鸡等,饮食以清淡为佳,口痛的孩子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呼吸道传染病,引起本病的病毒是腮腺炎病毒,主要侵犯腮腺,同时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全身所有的器官。

症状与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在冬春季节是高峰,可以通过唾液和飞沫传播。本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愈后将获得持久免疫力。

感染本病以后,一开始常见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吃不下东西、恶心、呕吐以及全身疼痛等症状。患儿的腮腺会肿大疼痛,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多有发热症状。

预防与护理

A.隔离至腮腺肿胀消失,至少14天以上;

B.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C.多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流食,忌食上火的食品、发物及冷饮。

5.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别误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一般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疱疹性咽峡炎的隔离治疗时间: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如果是幼儿园和学校学生必须过了隔离期后方可复课上学。

预防与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医院输液。

重要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6.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原型代表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我国每年在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症状与传播

此病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达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此外,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

可直接通过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传播,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预防与护理

A.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B.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C.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D.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E.诺如病毒感染的病人,应该隔离观察,加强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隔离期间病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可上学或上班。

7.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携带汉坦病毒的革螨,或食入被野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吸入被污染的尘埃形成的气溶胶以及被野鼠咬伤所致。出血热不仅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

预防与护理

出血热的预防主要是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为主。防鼠、灭鼠是关键,做好食品、环境以及个人卫生,必要时接种出血热疫苗提高免疫力。

结核病

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若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孩子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家长要树立榜样,不聚集、戴口罩、讲卫生、勤洗手,为孩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疾病远离每一个孩子。感谢您的配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cpin.com/mbdzbz/5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