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带状疱疹图片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传染
面部带状疱疹

中药外敷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痛92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疱疹样皮肤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大多病程在2-4周,多见于老年人和体弱之人。临床多见数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见单侧状,不规则带状分布,多见于胸腹,腰背及面部等处,局部皮肤灼热感,伴有神经痛,俗称蜘蛛疮,蛇胆疮等,是临床门诊常见病。我所门诊采用中药散剂外敷配合口服药物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均为我所门诊病人,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4岁,病程3d~7a,均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的。

1.2诊断标准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治疗方法

2.1中药散剂外敷治疗:

(1)制备皮里能带疱散:明雄黄20g生大黄20g黄连20g枯矾20g杠板归20g五倍子10g冰片10g共研为细散备用。

(2)先在疱疹部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然后用竹罐扣吸15min,去罐除污血,然后用温水调和带疱散外敷于患处,每日1~2次,一般6h内即可明显缓解疼痛,连敷1w。

(3)口服新癀片,一次4片,一日三次,连服一周。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1)治愈:疱疹结痂干燥,无再发疱疹,基本无神经痛。

(2)好转:疱疹50%结痂,新疱疹继续出现,神经痛存在。

(3)无效:疱疹结痂小于20%,病势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损神经痛明显。

3.2治疗结果:本组治愈67例,占72.83%,好转21例,占22.83%,无效4例,占4.35%,总有效率占95.65%。

4.典型病例

牛**,男,68岁,以“右侧胸前隐痛一周,右侧后背出现红色疱疹三天”为主诉来诊,一周前剑突右侧隐痛不适,在镇卫生院做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在他处门诊口服“消炎药”来治疗胆囊炎效果不明显,三天前右侧后背出现丛集样水泡来我门诊求诊,经检查属于典型带状疱疹急性期,听诊心肺未见异常,询问得知血糖正常,测量血压/72mmhg,随行刺血疗法,在右侧胸下前方患处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二十余针,竹罐拔上去十五分钟后去掉,用纱布清除黑色淤血,又再右侧后背处同样做了刺血疗法,然后在病痛拔罐处外敷了带疱散,嘱其口服新癀片常规量,一次四片,一日三次,带药离去。三天后复诊,诉治疗后当天下午疼痛消失八九成,现在口服药外用药用完来再次拿药巩固。两个月后再次因为其他病来门诊治疗时询问得知,带状疱疹未有再犯,至此痊愈。

5.讨论

中医治疗蛇串疮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古代,中医治疗采用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带疱散中雄黄,大黄,黄连,冰片清热凉血,燥湿解毒,止痛,枯矾,五培子味酸性寒,所含鞣酸可使皮肤疱疹收敛结痂之效果。

采取患处刺血拔罐扣吸之法,除污去病毒,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达到快速止痛之效果。

新癀片为现代研制方,由三七,牛黄,猪胆粉以及福建独特药肿节风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散瘀消肿作用,能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所致的皮肤灼热感以及神经痛症状。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由于肝经火毒所致,治则多以泄肝火盛,脾经湿热;疏通气滞血瘀三方面来治疗。本综合疗法采用内服外治,将体内热毒、淤血排出体外,最终使患者减轻病痛,达到临床康复目的,一病多法联合运用可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轻疾病所致疼痛,值得临床中与同道共勉。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7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年修订版)

毕春生,李寅荧,王微,概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多种方法,环球中医药,,3(6):-

本论文发表于年《河南乡医》杂志,作者王国杰,主治医师,运用带疱散和疱疹净,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独特,值得推广!

探讨联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cpin.com/mbdzbz/3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