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症医学术语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俗称“生蛇”、“蛇丹”、“缠腰火龙”或“蜘蛛疮”、“蛇盘疮”,是由一种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儿童初次感染时,可发生水痘,或隐性感染,此后病毒侵入感觉末端,再经过移动并持久地潜伏於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发生感冒、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诱发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超过3个月者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临床特点在受累神经分布区有剧烈疼痛,性质多样如烧灼、针刺、刀割、电击、紧束感等。多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如风吹、轻触即可产生剧烈疼痛,常影响饮食和睡眠。由于长时间剧烈疼痛,患者多伴有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
2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方法。可采用的药物有: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曲马多、度洛西汀、神经妥乐平、弥可保等。
皮内阻滞:在病变区域内,经皮内注射药物缓解疼痛。
神经阻滞治疗: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病变部位的神经阻滞治疗,以迅速缓解疼痛。
神经损毁
物理治疗:一种辅助治疗手法,常用的有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超激光照射治疗。
3注意事项一旦发现带状疱疹,应及早治疗,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止痛、消炎、缩短病程及保护局部预防后遗神经痛。
4预防后遗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应尽量在发病初期实施神经阻滞治疗,是疼痛病症在最低限度,另外,患者在无糖皮质激素禁忌症的情况下,可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病毒对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毒害破坏租用,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
更
多
知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