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冷时雨,年过七旬的刘阿婆突发口歪眼斜。本以为自己患了中风,医院检查排除后,竟是耳内长了带状疱疹。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门急诊负责人闫明表示,冬春季节交换是皮肤病复发的高峰季节。由于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在这个季节由于抵抗力下降而患上带状疱疹。闫医生强调,除了腰腹部外,带状疱疹还会出现在头面部、耳部等部位,身体局部剧烈疼痛甚至口歪眼斜需引起警惕,治疗不及时可致耳聋、失明、面瘫等后遗症。
面部带状疱疹 可致失明面瘫
近日,刘阿婆发现耳朵有针刺般疼痛,面部五官也变得有些不对称,嘴角歪向一边,怀疑自己得了中风。在医院检查后,排除了中风因素,接着转入五官科后也排除了中耳炎,但医生检查时留意到老人右耳外耳道有一簇簇水疱,最终确诊为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不是长在腰背上的吗?怎么还会长在耳朵上,让我面瘫了?”刘阿婆对此疑惑不解。
闫明指出,人们常认为带状疱疹“围着腰转”,其实除了较为多见的腰部出现皮疹外,带状疱疹还会出现在头面部。当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时,患者会出现眼部的红肿疼痛,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角膜疱疹、角膜溃疡,严重的甚至会失明。若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了面神经和听神经,会引起面神经损伤表现及听力障碍,出现同侧面部肌肉瘫痪以及外耳道疱疹、耳聋、耳鸣等症状。如果腋下、腹股沟、腘窝等部位发生带状疱疹,由于这些部位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摩擦,很有可能导致疱疹破裂,引起继发感染。
抵抗力下降
易引发带状疱疹
据介绍,引发带状疱疹的罪魁祸首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们常在童年时感染,患水痘或仅是隐性感染。病毒悄悄潜伏于人体内,当人的抵抗力下降时“行凶”。因此,带状疱疹最常光顾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人群和恶性肿瘤患者。但是近年来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亚健康”的年轻人也会偶然因感冒、劳累、饮酒后抵抗力下降而患上带状疱疹。
闫明指出,带状疱疹一般终身只得一次,但那些长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带状疱疹有可能会反复发作,而且相较于普通人,病情也会更加严重,甚至可造成局部皮肤溃疡坏死。一般情况下,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治疗及对症治疗后,病情都会得到控制。
“由于带状疱疹初期仅表现为疼痛,许多病人常常因此跑错诊室。门诊中常常见到耳后痛、半侧头痛、左胸痛甚至眼周剧烈疼痛的患者,在来皮肤科之前,被误诊为偏头痛、中耳炎、心绞痛、结膜炎等。”闫明说道,带状疱疹的疼痛大多为针刺样,放电样,紧缩感,且只限于人体的一侧,而非对称发作。疼痛的初期皮肤可无任何变化,但几天后,疼痛部位的皮肤上会出现一簇簇红疹,甚至水疱。
接种水痘疫苗
并非终身免疫
据了解,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对于水痘的防治继而预防带状疱疹的发作具有一定价值,国外研究发现,带状疱疹疫苗可防护大部分带状疱疹的发作,建议50岁至60岁中老年人接种,但国内还未生产此类疫苗。
闫明强调,如果患上带状疱疹,应自觉与婴幼儿、孕妇等避免密切接触。一般来说,家里成年人得了带状疱疹,最好与宝宝隔离2到4周。并且患者所用的毛巾、脸盆、衣服都应单独放置或洗涤,尽量不与孩子接触。闫明对此解释说道,这是因为带状疱疹患者的疱液乃至结痂上都有水痘病毒,都可能导致孩子或孕妇患上水痘。他建议,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减少或避免洗澡,水疱如破溃接触污染水容易导致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病愈后留疤。
此外,年轻人的带状疱疹一般治疗2周左右可获痊愈,而年长的患者则可能需要3~4周的治疗与护理,神经的修复比皮肤的好转慢得多。因此,皮肤痊愈后,仍有可能持续疼痛一段时间。神经痛持续超过3月以上,则可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据介绍,年龄越大,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越高,80岁以上老人几乎都会在病愈后患上后遗神经痛。若不及早治疗,神经损伤难以修复。在预防方面,闫明指出,最根本的还是提高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不给带状疱疹病毒可乘之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