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俗称“缠腰火丹”、“蛇串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和免疫缺陷者。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存在认识上和治疗上的误区,常常耽误治疗时间,造成严重后果。
认识误区1——“带状疱疹只发腰间”。事实上,带状疱疹在人体自上而下,从头到脚,无孔不入,只要有神经存在的地方就可能发带状疱疹,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
认识误区2——“发一圈要死人的”。这更是无稽之谈,带状疱疹并没有这么可怕。由于神经分布是半环形,我们常见的疱疹大多是“半圈”的,当然“一圈”的症状临床上也有,但是发病概率非常小,也没有说发一圈就要死人的道理。
治疗误区1——“用毛笔画符来斩断蛇腰”。在某些地方上经常流传着这一做法,且流传已久。深究其因主要在“墨”,准确的讲是古墨与今墨的区别,古墨中有一种叫做“药墨”,药墨中含有麝香、梅片、青黛、紫草等名贵中药,而这些中药恰恰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的功效,与带状疱疹病机正好相对应,故而有一定治疗作用,而今墨就不同了,除了炭烟等之外并无中药加入其中,因此,继续沿用“用毛笔画符来斩断蛇腰”这一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
治疗误区2——“外涂雄黄”。这一做法可谓“伤人伤财”,雄黄不但售价昂贵而且含有剧毒,对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性,很多患者外涂后出现皮肤破溃,甚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
日常饮食调理误区——“油盐不进,只食蔬菜白饭”。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妥的。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发病多因为肝经湿热,大辛大热制品会助热导致疾病加重,故饮食应避免海鲜、牛羊肉、辣椒等食物,其他食物无需苛刻限制,若造成免疫力低下后,反而不利于疾病恢复。此外,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开夜车”。
消肿痛醋膏主要用于带状疱疹、血栓性静脉炎、流行性腮腺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等,具有抗血栓、收敛水疱、快速抗氧化、抗病毒的功效,用药后见效快,疗效持久,打破了“中药见效慢”的传统看法。
处方组成
1、黄柏
局麻作用,可能与干扰细胞膜的去极化与复极过程有关。强效的广谱抗菌作用,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均具抑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
2、生半夏
抗炎镇痛、抗血栓作用、维持免疫健康,促进受损细胞修复。
3、五倍子
收敛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抗氧化作用,比常用抗氧化剂维C、E都强。癌化学预防、抑制突变作用。
4、伸筋草
抗炎镇痛作用、抗菌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
难忍肿痛立敷见效
消肿痛醋膏中的黄柏、生半夏、伸筋草均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急作用,对于软组织急性损伤、带状疱疹病毒侵蚀神经、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腮腺肿痛、静脉内血栓引起的静脉炎性疼痛,效果显著。将药膏涂抹于患处,30分钟左右即可明显减轻。
血栓性静脉炎的使用步骤:
1、清洁患部皮肤后,取适量本品用指腹于患部反复涂抹3-5分钟,涂抹时动作轻柔。
2、取适量本品均匀涂抹于患部约1.5mm厚度,用无菌纱布覆盖5—6层,医用胶布固定,12-24小时更换一次。
带状疱疹的使用步骤:
取适量本品均匀涂抹于患部约1.5mm厚度,用无菌纱布覆盖5—6层,医用胶布固定,12-24小时更换一次。症状重者,每日3-4次。
流行性腮腺炎
清洁患处皮肤,取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约1.5mm厚度,用无菌纱布覆盖(5-6层),用医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一次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急性损伤24小时内,用冰敷或降温贴冰敷;24小时后清洁患处皮肤后,取适量本品用指腹于患部反复涂抹3-5分钟,涂抹时动作轻柔;取适量本品均匀涂抹于患部约1.5mm厚度,用无菌纱布覆盖5—6层,医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一次。
适用科室:血管、外科、肿瘤科、皮肤科、骨科、传染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