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除了传统的硫酸镁湿敷外,许多护理同道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新方法预防和治疗静脉炎,医院护理部将这些方法简要归纳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借鉴。
静脉炎知识知多少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诱发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静脉炎根据症状表现,分级如下:
静脉炎的预防
静脉炎是在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十分重要,必须积极消除及减少引起静脉炎的各种因素。输液性静脉炎主要以预防为主,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以人为本,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延长血管使用寿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前了解输注药物的刺激性、PH值等情况,详细询问病人的四肢外伤史,避免选择患肢置静脉留置针。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2、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无菌透明胶粘贴的松紧以保证液体畅通为宜,视局部情况可1-2天更换1次,以保持穿刺点的无菌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为准则。
3、加强对输液病人的巡视,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的观察,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组织坏死。输液处一旦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重新穿刺。
治疗静脉炎的N种方法
1
硼酸联合硫酸镁湿外敷
有研究表明,此种方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外敷。
方法:在静脉炎早期(6h内)先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于静脉炎的发生部位,湿敷面积稍大于静脉炎面积。为减少药液挥发和有效利用体热,敷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当透过塑料薄膜观察无水蒸气时使用硫酸镁进行局部湿热敷,以后每3h交替进行;当患者自觉输液部位红肿热痛明显消失后改用硫酸镁湿热敷。
2
海带、海藻
海带、海藻为常见的海产品,不仅价格低廉且有降压、降脂、利尿、消肿等诸多药理功效,研究表明海带、海藻外敷可用于防治静脉炎,其疗效远优于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法。
方法:
●海藻:海藻选择的为大叶海藻加工成的纯天然海藻籽,将其与温水按1∶5比例搅成糊状,于穿刺部位上方2~3cm处,将其沿向心方向平整敷贴,敷贴面积为(4~5)cm×15cm,厚度为1cm,用保鲜膜包裹固定。
●海带:将食用干海带用清水浸泡,干海带与水的比例为1∶5,浸泡时间约20-30min。把海带浸泡、清洗干净后,用纱布将其表面水分吸干,放入清洁容器内。静脉穿刺针眼处用0.5%碘伏消毒并用无菌输液贴保护,再按照静脉炎的范围选择大小适中的海带覆盖,海带上面用保鲜膜覆盖防止水分丢失及污染被褥。
注意事项:
①海带用凉水浸泡,时间约20-30min。
②清洗海带时要轻柔,避免甘露醇和营养物质丢失。
③取海带肉质厚的部分,保证湿敷效果。
④保护好穿刺针眼部位,预防感染。
3
新型敷料
水胶体敷料由亲水胶肽微粒的明胶、果胶、羧甲基混合组成,可吸收少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能够消除红肿,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的低氧张力,毛细血管生长快,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吸收渗出液、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防止坏死,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保证局部组织正常的代谢功能。
方法:
保留留置针者,用水胶体类敷料粘贴于穿刺点上方。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待干后粘贴紧密,不留气泡,有气泡或污染时更换,或随留置针更换。
4
赛肤润
赛肤润是一种含有过氧化脂肪酸酯的液体敷料,主要由人体必要的哑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植物固醇、VitE等成分组成,在局部喷洒后,可形成脂质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营养皮肤。赛肤润不仅能加快修复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而且能增加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同时增加皮肤的弹性和质量。
方法:在发生静脉炎部位的皮肤区域采用赛肤润喷洒并轻轻按摩4~5min,使之吸收,禁止拿捏按摩,每天3~4次。
5
马铃薯
马铃薯在临床静脉炎防治中应用非常普遍。有人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削成0.1~0.2cm厚的薄片敷于静脉炎处,范围超过红肿区域,再用保鲜膜覆盖缠绕手臂1周。有人用土豆泥加蜂蜜1∶1调成糊状,沿静脉炎走向外敷于皮肤。均能快速缓解局部肿胀,止痛、润燥,治疗静脉炎效果显著。
还有人用冰片马铃薯泥预防静脉炎。在输注化疗药前15min于穿刺点近心端3~5cm处开始沿静脉走向用冰片马铃薯泥外敷,厚0.2cm宽5cm长20cm,外用保鲜膜包裹,每1~2h更换1次使其保持湿润,至化疗结束后2h。
冰片马铃薯泥制作方法:取新鲜马铃薯g加冰片10g,用榨汁机搅成糊状,放0℃冰箱备用。现配现用,放置不能超过8h。
6
芦荟
方法一:是取鲜芦荟叶,洗净,用小刀轻轻刮去表皮,将芦荟汁滴于炎症部位,以消毒木质压舌板沿血管走向轻轻刮匀,每日2次。皮肤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芦荟汁直接滴于破溃处,表面覆盖凡士林纱布,不须包扎。
方法二:用鲜芦荟汁外敷。将鲜芦荟汁沿血管走向均匀敷于炎症部位,4~6次/d,严重者抬高患肢,在外敷芦荟汁的同时,配以红外线照射15min,2~6d可治愈,治愈率达%。
原理:芦荟为百合科常绿植物,新鲜的芦荟汁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水、芦荟素、大黄素甙、异柠檬酸、植物凝血酶、活性酶及人体必需氨基酸等,其药理作用包括: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修复受损组织,使其尽快愈合;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及人体免疫力;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抑菌、清热、清除毒素、消除有毒自由基;促进创口愈合及细胞再生。多项研究表明,新鲜芦荟对化疗性静脉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其效果优于硫酸镁。
注意事项:对于过敏体质病人,使用前应进行过敏试验,以防止变态反应。过敏试验方法大致如下:取芦荟叶一小块敷于前臂内侧或耳后皮肤上,观察皮肤是否有红、痒等症状,如有反应应禁止使用。
7
呋喃西林联合地塞米松湿敷
呋喃西林能干扰细菌的糖代谢过程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起到减轻和防止细胞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作用,两药合用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同时加速渗透,加快药液吸收,促进愈合,起协同作用。
方法:用0.02%呋哺西林mL联合地塞米松25mL湿外敷。
8
喜辽妥乳膏
其主要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与血肿的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有抗炎、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且对皮肤无刺激性。
方法:挤出喜疗妥膏体3~5cm,沿静脉走向涂敷。
9
木芙蓉花或叶
取新鲜木芙蓉的花和叶洗净滤水,捣碎后敷在患处一薄层(0.3cm左右),用纱布包扎,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也可单用木芙蓉叶,方法相同。
10
桐油石膏
将30%生桐油与70%生石膏混合拌成油膏,调匀后涂于4层纱布上(厚度0.2~0.4cm),将涂药纱布敷贴于病变部位,面积大于红肿边缘,1次/d。
11
如意金黄散
将芝麻油与中药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均匀地摊在保鲜膜上,大小为长15cm,宽6cm,厚度0.5cm,于化疗药输入前30min时沿穿刺静脉上方走向外敷,用胶布固定,持续敷24h,1周为1个疗程。或用蜂蜜调制,效果相同。
12
硝酸甘油贴剂
硝酸甘油皮肤贴剂使药物自皮肤粘膜吸收,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基于这个原理,用硝酸甘油皮肤贴剂外敷输液血管,保持局部血管扩张状态,解除因药物毒性刺激而致血管痉挛,对化疗所致静脉炎、血管硬化的预防作用是确实的,而且方法简单、省力。
13
紫花地丁
选用田野里新鲜紫花地丁洗净、沥干水分放在清洁容器内捣烂,见绿色汁溢出变为糊状,捣烂后的紫花地丁加入0.25%苯甲酸钠起防腐作用,装入食物保鲜袋,然后放置于冷藏箱内,温度2~8℃保存,24h内不变质。
紫花地丁外敷时间长会变干,故使用时从冷藏箱内取出35~50g捣烂的紫花地丁,加入5~10g小麦粉,2种成分混匀,使紫花地丁的黏性增加。
14
其他
除了上述这些,20%甘露醇溶液、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可以选择冷敷。还有护理同道用黑墨草、鲜蒲公英捣碎加龙血竭调糊,或以复方红花酊、红花当归酊湿敷,或用龙珠软膏、京万红软膏涂擦等等等等,也有将上述几个方法联合使用,也有同时使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各位护士朋友、病友家属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实用,简便可行的方法。
本文来源:「护梦雅苑」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