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等。一年四季皆可出现,皮损可见于全身各处,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人体感觉神经节,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疲劳、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因此中老年及体弱者容易罹患。有传染性。
(图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病变特点半侧皮损:沿着身体一侧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
半侧舌苔:患者舌苔可见一侧无苔或少苔。
半身出汗:常见一侧无汗且多为病侧。
半日疼痛:跳痛、刺痛、灼痛,昼轻夜重。
病变部位最常见者为沿肋间神经分布,其次为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
见于胁肋部:未见皮损时应与肋间神经痛加以区分。
?见于肩部:早期易被误认为肩周炎或颈椎病。?
?见于腰部:早期易被误认为腰肌劳损或腰椎病。???
?见于面部:眼带状疱疹,可累及角膜,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其他部位:
易混疾病
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
沿肋间神经分布的疼痛,阵发性加重,伴随嬉笑、咳嗽、喷嚏、呵欠症状加剧,有固定的压痛点。多有基础疾病,如胸膜炎、肺炎等胸腔疾病,胸椎、肋骨外伤继发骨痂形成或骨膜炎等。
肋间神经痛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多分布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与外周围神经的分布无关,易复发,疼痛不明显,在带状疱疹前驱期及无疹性带状疱疹。
病程及预后
疹出之前可出现发热、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不明原因的呈线状分布的疼痛,夜间甚,不能缓解。出疹期:潮红斑-丘疹-水疱。
病程:儿童及年轻人约2~3周,老年人约3~4周,愈后极少复发,严重病例,特别皮疹泛发者往往提示免疫功能缺陷及潜在的恶性肿瘤,应及早检查发现。
预后:
若水疱晶莹透亮,发疹期较短,速出速退,预后较好。
若水疱浑浊不清,萎软皮厚,发疹期较长,缓出缓退,预后较差,并发症较多。
火针治疗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或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医院针灸理疗科李岩主任医师,为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入室弟子,继承和发展贺老的学术思想,秉承“内调外治”理论,应用火针、拔罐及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以火攻毒,以引邪外出,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泻热利湿之功,则疹去痛止。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注意保持局部皮损清洁,对结痂要让其自行脱落,不要搔抓。
2、带状疱疹有一定的传染性,及时与家人隔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清洁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3、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
4、禁食辛辣、发性食物,禁冰镇饮料、冰激凌等寒凉食物,禁烟酒。
5、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