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流行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定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咳嗽、咽痛、头痛、肌痛及全身不适;症状较普通感冒重。
传染源: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飞沫传,或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高发时间:四季均可发生,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持续时间短。
流感样病例:发热≥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后48小时;或发病后8天。
水痘
定义:由水痘-带状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10-24天,以14-16天为多见。
临床表现:前驱:低中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等;出疹:红斑疹-疱疹脓疱向心分布,斑、丘、疱和结痴同时存在。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高发时间:4-6月、1月-次年1月。易感人群儿童。
隔离期限: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痴、痴皮干燥后或不少于病后2周。
流行性腮腺炎
定义:由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天后骨弓或耳部疼痛,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一侧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传播途径:飞传播高发时间冬春季节。
易感人群:1-15岁少年儿童、成人。
隔离期限:自发病至腮腺肿大完全清退或不少于病后2周。
风疹
定义: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14-21天。
临床表现: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皮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千部位,一般不留色素沉着。
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高发时间:4-6月。易感人群:5-9岁高发。
隔离期限:自发病至出疹后5天左右。
手足口病
定义: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20多种,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型最为常见。
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发展为重症,可致死亡。若无皮疹临床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飞沫、接触传播。
高发时间:4-6月、9-10月。
易感人群:学验前儿童,≤3岁发病率最高。
隔离期限:隔离至发病后2周。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定义: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大约18个病毒颗粒即可致病)。
潜伏期:12-72小时,一般12-48小时。
临床表现:急性发病,恶心、呕吐、腹痛、腹冯,部分伴有发热,儿童呕吐为主,成人写为主。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盛染者。
传播途径:食物、水、接触传播。
高发时间:3-6月高峰,9月份至次年1月。易感人群全部人群。
隔离期限:病例为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厨工为達续2次龚便/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阴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定义: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斑等。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
传播途径:飞沫传。
高发时间:冬春季节。
易感人群: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7天。
猩红热
定义: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沬传播。
高发时间: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
易感人群:全部人群。
隔离期限:发病后21天。
麻疹
定义: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
临床症状: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
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致魂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漸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
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意。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高发时间:4-7月。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在6个月至5岁儿鱼间流行。
隔离限期: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
登革热
定义: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3-14天。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减少等。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蚊虫是主要传播媒介。
高发时间:7-11月。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定义:冠状病毒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其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发现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其中SARS病毒、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等可引起较为严重的人类疾病。冠状病毒除感染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等多种哺乳动物及多种鸟类。新型冠状病毒是指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年12月导致武汉病毒性肺炎暴发疫情的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细织将该病毒命名为-nCoV。
潜伏期:一般2一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14天,主要是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过了14天,如果没有发病,才可以判定此人未被感染。
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思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可导致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传播途径: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分析,可以肯定存在人与人之间的飞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喷嚏或咳嗽时,病毒经口鼻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可引起感染。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分泌物、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时,有可能造成感染。
密切接触者:是指跟患者(疑似或确诊病例)有过近距离接触(如同患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共同一个教室、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但又未做任何防护措施如藏口罩等)的人员。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防控措施
(一)远离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