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夏天的脚步,传染疾病也渐渐地流行起来,了解常见季节传染病,并做好积极预防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本期卫生保健知识为大家介绍夏初两种常见传染病——水痘和麻疹。
什么是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会导致全身性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症状,尤以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水痘-带状疱疹患者的飞沫或疱液;接触被水痘-带状疱疹患者疱液污染过的物品。
症状感染水痘-带状病毒后,一般会经过9-21天的潜伏期。潜伏期结束后,儿童多直接进入出疹阶段。皮疹先发生于躯干、头部逐渐扩散至面部,最后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刚开始为粉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成丘疹,再经数小时变成疱疹,疱疹基底部有一圈红晕。可同时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口腔、咽部或外阴等处黏膜也可有皮疹。病愈后一般不会留下痕迹。
家庭护理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期处于密闭空间;
2.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应以手帕或上臂遮掩口鼻;
3.患儿应该修剪指甲,避免因抓破水泡而提高传染几率;勤洗手避免病毒残留;
4.被患儿水疱污染过的用具等可采用日晒或煮沸等方式消毒;
5.患病期间可以洗澡,最好采取沐浴方式洗澡,留意不要搓破水泡;
6.幼儿应在全身水痘结痂脱落后再上学。
麻疹是什么?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传染性很高,通过呼吸道传播。幼儿在感染麻疹病毒后,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特征。
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及眼的分泌物,主要经飞沫传染。
症状潜伏期大多6~18天(平均10天左右)。潜伏期末期可有低热、全身不适的症状。患儿有发热、咳嗽、结膜炎、流泪、打喷嚏、眼睑水肿、畏光等症状。出诊前2~3天,在口腔两侧的颊粘膜上可见到直径0.5mm~0.1mm灰白色小点,外周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留有暗红色小点,此成为“麻疹粘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最可靠依据。在发热后3-4天,体温会突然高达40℃,并开始出疹。出疹顺序具有规律性:耳后、发际、颈部,然后逐渐蔓延至颜面、躯干、四肢。
家庭护理1.注意隔离至出疹后5天。
2.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对衣物和被子进行消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3.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
4.心理护理:多与患儿交流,解除其急躁、不安的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实幼温馨提示1.请家长按照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幼儿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帮助孩子学会科学洗手。
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后回家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七步洗手法。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4.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
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虽然夏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但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审核:谢娜
排版:李秋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