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带状疱疹图片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传染
面部带状疱疹

疱疹很常见,带状疱疹你了解吗

最近我科来了一位这样的男性患者,56岁,其貌不扬,但是被头顶部的特殊颜色给吓到了,其红堪比“鹤顶红”。了解病史,查体后才得知,患者7天前右头部无明显诱因出现大小不一疱疹,疼痛明显,曾在当地私人诊所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时发现右头部可见有大小不一水疱,左侧边界位于正中线,后侧至枕部,右侧边界位于右耳上,前侧位于上下睑缘,肿胀明显,疼痛明显,局部有脓性分泌物。

经医生诊断为头部带状疱疹并感染。

诊疗护理过程:

第一天处理:

1、在接触患者的前后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

2、遵医嘱予以磺苄西林钠抗感染,单磷酸阿糖腺苷、喷昔洛韦乳膏、腺苷钴胺片、巴喷丁胶囊抗病毒;

3、创面处理:用生理盐水清洗“红色”创面,水泡暂不弄破,遵医嘱予以喷昔洛韦乳膏+莫匹罗星软膏外涂,一天三次;

4、患者头部肿胀明显,予以抬高床头,头下垫软枕,减轻水肿,右眼渗出物多,予以无菌棉签轻轻沾掉,再滴玻璃酸钠眼药水。

(入院当天图片)

第五天处理:

1、患者“红色”创面用生理盐水洗去之后,还原了皮肤本身的颜色,针对大水疱,用2ml无菌注射器抽取泡内的液体,在水疱的下底部位抽取,小水疱让其自行吸收,再继续涂抹喷昔洛韦乳膏+莫匹罗星软膏;

2、患者头部肿胀明显减轻,继续予以抬高头部,右眼继续滴眼药水;

3、余治疗同前。

(第5天图片)

第十天处理:

1、头部肿胀感好转,水疱明显减少,换药时将渗出物清除,大部分创面开始皮肤生长,未愈创面无明显脓性分泌物;

2、外涂抗病毒药物,眼部有肿胀感。继续予以继续抗感染、抗病毒治疗;

3、余治疗基本同前。

(第10天图片)

第十五天处理:

患者创面水疱疱皮已脱落,创面已全部结痂,局部有色素沉着。

(第15天图片)

出院指导:

1、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严格遵医嘱用药;

2、合理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

4、我科随诊,一旦有新发的水疱立即就诊。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又叫“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本病好发于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尤其是小时候得过水痘的人,以后大约会有1/3的几率罹患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好发人群

1、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50岁后发病率开始急剧增加,活到85岁的人当中,有50%会经历一次带状疱疹。而且年纪越大,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越高。

2、压力太大,生活作息乱,经常抑郁的人。

3、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4、其他如基础恶性肿瘤患者、慢性肺病或肾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HIV感染者。

带状疱疹好发部位和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是胸背部,其次是头面部,然后是腰部、骶部……因为皮神经是单侧支配的,水疱往往就长在身体的一侧,不会超过身体中线,双侧都有的极为少见。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还有一些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比如: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等。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是抗感染,抗病毒,止痛,防治并发症等治疗。

所以一旦出现了上述情况,医院诊治,千万不要相信民间不正确的做法,既不利于疾病恢复,耽误治疗,又受痛苦,浪费人力财力。

科室介绍

医院烧伤创疡整形科始建于年,是我省最早开展烧伤、伤口及整形治疗的科室之一,是湘潭市创面修复中心,也是我市唯一的具有较高专业医疗技术及护理水平的特色专科,在省及中南地区有着较强影响力。我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是中南大学临床教学实习基地。专科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拥有多台进口皮肤激光治疗仪,清创机,脂肪移植系统,毛发移植系统,呼吸机等先进设备。

业务范围:

1、烧烫伤疾患。如火焰烧伤、热液烧伤、电烧伤、放射烧伤、化学烧伤等。

2、医学整形。如瘢痕畸形矫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皮瓣及皮肤扩张器修复、多指(趾)、并指(趾)、附耳等先天性畸形整复治疗。

3、皮肤色素性问题。如雀斑、褐青色痣、黄褐斑、太田痣、咖啡斑、老年斑等,纹身、纹眉、纹眼线等外源性色素性疾病等。

4、自体脂肪移植、吸脂塑形、脂肪填充等。

5、毛发移植。眉毛、胡须、鬓角、发际线及私密移植塑形等。

6、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性疾病。如压力下损伤(褥疮)、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慢性难愈性溃疡、丹毒、蜂窝织炎等。

7、皮肤体表肿瘤。如血管瘤、脂肪瘤等。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cpin.com/dzbzzz/561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