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大多是沿身体单侧分布的,也就是说,带状疱疹的发病,大多以身体中线为界,很少过界。其“特别喜欢藏头露尾”,一般在出现神经痛4-5天之后才发生皮疹,早期如果只有疼痛,皮肤没有红斑、水疱,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所以,带状疱疹往往要在出现皮疹之后方可确诊,且带状疱疹容易遗留后遗症。
所有年龄的人群都有可能会得带状疱疹。虽然儿童一般会发水痘,但也有得带状疱疹的。通常来说,带状疱疹容易在老年人、女性、50岁以上、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近期过度疲劳的人身上“作威作福”。
1.典型临床表现:
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部神经。
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也可通过收集疱液,用PCR检测法、病毒培养予以确诊。
2.特殊临床类型:
①眼带状疱疹;②耳带状疱疹:出现Ramsay—Hunt综合征;③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④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⑥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⑦播散性带状疱疹: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患者,病毒经血液播散导致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可致死亡;
治疗
1.毫针:取支沟、阳陵泉、龙眼(握拳,小指第2,3骨节间尺侧横纹头处)、丘墟透照海。泻法,留针30分钟。
2.火针:发疹期,在疱疹周围的健康皮肤每隔1~2cm点刺1针,速刺不留针,深度2~3分。针后拔罐,一般针刺由外周向中心。有大水疱者,可在其中心部位点破,液体流出用消毒干棉球拭净,再外敷以消毒纱布。疱疹干燥后仍遗留痛感者,火针散刺。
3.长员利针透刺:以4寸长员利针在病灶外缘处15°角刺入,沿皮密集透刺,以病变范围为度,不留针。
4.梅花针
(1)叩刺与发疹部位相应的神经根,至稍出血。
(2)中、重度手法对疱疹周围作环形(由外周向中心)叩刺出血后拔罐。
5.三棱针:疱疹局部健康皮肤放血拔罐,发于胸部者,取少商、曲泽、尺泽放血;发于背部者,取委中放血;发于头面部者,取商阳、耳尖、内庭放血。
6.棉花灸:将消毒药棉撕成均匀菲薄的棉花网,将其覆盖在疱疹处,用手轻压使其与疱疹贴紧,用火柴点燃,每次针刺后灸2贴。
7.顽固性或留有肋间N痛后遗症,可用埋线疗法
(1)用疱疹损伤的位置相对应的同侧夹脊穴及上一椎,下一椎
(2)皮肤损伤后痛是一点定一点,痛是一面围刺
(3)支沟患侧、阳陵泉患侧。
8.针刀:病变相应神经阶段的夹脊穴、病变疼痛部位围刺并沿皮透刺。
9.艾灸:皮肤常规消毒后,可进行麦粒灸或者艾条回旋灸,以患者耐受为度。
调养等同于治疗
1.睡眠要充足;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裤,防止感染。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开朗、心气调和,并忌恼怒。
3.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膏粱厚味之品,少食煎烤、油炸食物,禁烟酒。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李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