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胸胁,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类似。
如《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
今天张和堂国医馆的关祥娥医生就来和大家谈谈带状疱疹的那些事儿!
01病理特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由情志内伤,肝郁化火、饮食劳倦、脾胃失健、湿热内生,致使经络郁阻、外攻皮肤所致。
#临床上,多发于一侧腰部,其次是面部、四肢。
疾病初起时患部会有刺痛,可伴轻度发热、乏力等症;继而患部出现簇集状水疱,绿豆或黄豆大小的,基底发红,排列成柬带状,常伴较剧的灼痛或奇痒。疱液初为透明,以后转为浑浊,约3周后干燥结痂而愈。这种疾病不仅会让患者浑身不自在,更影响美观,尤其是蔓延至脸上时。
部分病人皮疹消退后,局部遗留神经痛,经久不能消失。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人较多。
02辩证施治
#1.热盛型
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生地15g,大青叶15g,连翘10g,生甘草1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布包)10g。
#2.湿盛型
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g,板蓝根15g,元胡10g,车前子10g(布包),泽泻10g,生甘草10g。
#3.气滞血瘀型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活血散瘀汤(白三号)加减。
鸡血藤15g,鬼箭羽15g,红花10g,桃仁10g,元胡10g,川楝子10g,木香10g,陈皮10g,全丝瓜10g,忍冬藤15g。
关祥娥医生提醒:中医一定要辨证施治,如果自己无法判断证型,一定先找医生进行辨证哦,不要随意配药使用。自己的身体可不是试验田哦!
张和堂国医馆名老中医—关祥娥
「坐诊时间」公园路馆:周二、周四、周六的上午「简介」从事中医皮肤科及外科工作40余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先后参加了湖北省卫生厅主办的“中医外科提高班”进修学习。年参与编写《邱二姑外科疗法》中国民间疗法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年参与《邱氏珍珠散在体表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该项目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应邀做客温州电视台都市频道《养生有道》节目录制,分别主讲了:《只要“青春”不要“痘”》、《身上长湿疹应对有研究》、《如何应对烦人的银屑病》、《腰上长疹子小心带状疱疹》等。「擅长」用中医中药,内治和外治的方法,治疗皮肤科及外科各种疾病。如痤疮,黄褐斑,脱发,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口腔炎,银屑病,带状疱疹,扁平疣,手足癣,乳腺炎,乳腺增生,淋巴结肿大,烫伤,体表溃疡,褥疮,丹毒,各种疖,痈,疔疮等疑难杂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