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培训中心
免费学习中医知识!师说:热不出汗,冷不打颤,三年就把马克思见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等引起出汗,属于生理现象。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因此汗液是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增多或者减少,以适宜气候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生理性的出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废物。
如果是当汗而无汗出,不该出汗时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这就属于病理现象的出汗了。
一、疾病时的出汗:
1、汗出兼见发热恶风,鼻鸣干呕。为外感风邪所致的太阳表虚证(太阳中风),因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出汗。
2、全身出汗,汗出比较多,口渴,胸膈闷痞,舌苔黄糙,出现在夏季,基本属于暑温病的出汗。因为暑邪属阳,其性开泄,腠理开则汗出。
3、全身出汗,时时皆有,手足心和头部出汗比较多,兼有恶风、四肢困重,头晕,或者关节沉重疼痛,甚至浮肿,小便少。多属于感受湿邪,或者湿从中生的因湿而汗。因湿邪阻滞卫阳之气,外不能固密肌肤,内不能促进津液环流,内外转输失职,故津液旁达,外泄则汗。
二、特殊的出汗:
1、自汗: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称为自汗。
(1)、久病体弱,时时自汗,兼有气短懒言,容易感冒,面色晄白者,属于气虚自汗。气虚自汗主要在于心肺问题,因心主汗液,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心肺气虚,表卫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泄。
(2)、时时自汗,动则益甚,伴有怕冷,肢体不温,属于阳虚自汗。阳虚自汗责之脾肾,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密。
其他表虚营卫不和、湿热等也可以出现自汗表现,虽然诊断学有顺口溜云;“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但《伤寒明理论》云:“自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须阳虚。因此要,通过四诊观察,辨明表里虚实,以免误治。
2、盗汗:又称“寝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而言。
(1)、盗汗,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消瘦,属于阴虚内热盗汗,一般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2)、盗汗,伴有头疼如布裹着,肢体困倦,食欲不振,大便溏,口腻。属于脾虚湿阻盗汗。
(3)、盗汗,伴有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疲劳,属于心血不足。
盗汗一证,《景岳权属.汗证》认为:“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因此,应该要辨明盗汗的虚实。
3、大汗:指全身汗出很多,一般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1)、大汗不止,伴有面红心烦,口渴喜饮,属于里实证。里热亢盛,蒸腾津液外泄所致。
(2)、大汗不止,汗出如油,这提示疾病处于危重阶段,是阴阳将要亡脱的表现,所以也叫“绝汗”。《素问.脉要精微论》:“绝汗乃出,出则死也。”。但临床又分亡阴和亡阳,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4、黄汗:汗出色黄染衣。《金匮要略.水气病证并治》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需要注意的是黄汗不等同于黄疸,黄汗可以是阳黄的症状之一,同身目发黄并见;也可以仅仅汗出色黄,而身目不黄。
(1)、汗出色黄,伴有发热,身肿困重,口渴,小便不利,属于营卫壅闭。
(2)、汗出色黄,伴有发热、胁痛、食欲不振、口苦、尿黄、舌苔黄腻,属于湿热蕴积。
三、局部多汗症:
1、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2、半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其病变不在有汗的半身,而在无汗的一侧。产生的原因主要因痰、湿等邪阻滞于身体的一侧经脉,气血运行不周,津液布达受阻,以致汗液排泄障碍。常见于中风。
3、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多因思虑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若心胸出汗,气短乏力,健忘,食欲不振,大便溏,属于心脾气虚。若心胸汗出,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酸,遗精,骨蒸炒热,属于心肾阴虚。
4、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见于外阴瘙痒症、阴道炎等妇科病、男性阴囊湿疹等。多与肝经湿热和肾阳虚衰有关。
5、腋汗:指两腋窝乃至胁下出汗的一种表现。汗出不臭,伴有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午后炒热或者手足心发热,多属于肝热阴虚;汗出臭如狐骚气味,伴有胸闷纳呆,口苦,渴不欲饮,身重体倦,尿少色黄,属于肝胆湿热。临床腋臭是腋窝部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可以按照肝胆湿热辩证治疗或者手术。
6、头汗:出汗仅仅限于头部或者颈部,称为头汗。如果进餐或者是小儿睡眠时头部出汗,无任何症状,称为“蒸笼头”,[布:当是体质病,能从舌相上观察出问题来。多有痰湿 ] 若头面汗多,伴有面赤烦渴,为上焦邪热循阳经上蒸于头面;若伴有头身困重,身热不杨,舌苔黄腻,为中焦湿热蕴蒸所致。若但头汗出,伴有寒热,口苦心烦,胁痛者,属于伤寒少阳病。
7、手足心汗:多发生于紧张或激动时或在公开场合说话时,多位生理现象。出汗多则为病理现象。若手心汗出,伴有食欲不振,身重体困,小便黄,舌苔黄腻,属于脾胃湿热;若手足心汗出,伴有身体倦怠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属于脾胃气虚。若汗出,伴有咽干口燥,睡后明显,食欲不振,饥不欲食,属于脾胃阴虚。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王启才浮针与腕踝针疗法---风池穴浮针疗法时间:年06月15日--06月18日(15日全天报到)北京
年06月20日--06月23日(20日全天报到)合肥
一、浮针:
1、浮针介绍:浮针疗法,是突破传统针灸理论,是针灸史上的革命,是一种操作简便易学的疗法,用浮针针具特定位置皮下组织扫散以治疗疼痛,由于取效迅速,常快于麻醉,在北美被誉为“神针”,该疗法取效快捷确切,安全。且能取得高效益、高回报。医院,“一针在手,走遍神州”。随时随地解决疼痛问题。浮针疗法为第一军医大学“九五”科技成果,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医疗成果二等奖、获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特等奖等国内外大奖。近年来在国内外推广发展迅速,其简、廉、广、安、无痛的特点,医院各科科室治疗疼痛普及的常用方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特制浮针针具为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留针时间长,针具不深入肌层,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
2、浮针特色:
(1)简便:易学、易懂、易掌握,施术仅需要一根浮针,皮肤常规消毒即可进行;
(2)安全:浮针针刺部位位于皮下,不接触任何重要神经、血管和脏器,无感染,故无危险性;
(3)速效:针刺痛消,无论任何原因所发生的疼痛疾病,均可在瞬间内(1-2分钟)达到减轻、痊愈和根除等不同程度的疗效。特别对有些顽症,在使用任何药物与疗法都不能获愈的情况下,必用此法才能痊愈。
(4)无痛:浮针治疗时无传统针灸的酸、麻、胀、痛的针感,以完全无痛为最佳。医生易于掌握,病人乐于接受,该疗法确系一项特色特效治疗新技术。
3、浮针适应症:
各型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腰三横突综合症、腰肌劳损、腰扭伤、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网球肘、腱鞘炎、肩周炎、多种关节炎、足跟痛、骶髂关节炎、胃痛、胆襄炎、痛经、妇科炎症、慢性阑尾炎、乳腺炎、带状性疱疹、各种结石疼痛,癌症疼痛。
二、腕踝针:
1、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是针刺部位只局限在四肢腕和踝。通过皮下针刺治疗全身病症(主要多种痛症,神经疾病、精神疾病及其它临床病症)的一种针法。本疗法是在经络学说,尤其是腕踝附近的原络穴能治疗诸多脏腑相关病和全息医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并发展出来的一种针刺疗法。
2、腕踝针的优点:
(1)方法简单,腕踝针的进针点少,好记且操作方法简单,病人不需脱衣解带,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对治疗的限制。(2)安全无痛苦,针只刺于皮下,此处没有重要的组织器官,和大的血管,神经,因此没有危险性。也很少出现晕针现象。治疗时仅针尖透皮时有轻微刺痛,针刺皮下过程则无任何疼痛,病人易于接受。
3、腕踝针的适应症:腕踝针临床应用范围很广,其治疗病症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总的来说,其适应症主要有:(1)前额痛、眼脸肌痉挛、结膜炎、眼球胀痛、视力减退、鼻塞、流涕、扁桃体炎、感冒、三叉神经痛、面瘫、前牙痛、舌苔薄、舌痛、咽痛、扁桃体炎、感冒、胸闷、频咳、心悸、恶心、呕吐、呃逆、厌食、失语、胸肋关节痛等;全身或不能定位病症:一侧或全身感觉麻木、皮肤瘙痒、寒颤、潮热、多汗或无汗、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2)后牙痛、面痛、乳腺炎、乳房痛、胸痛、哮喘、手心痛、指端麻木等。(3)耳前痛、腮腺肿痛、胸前侧痛等。(4)头顶痛、耳痛、耳鸣、幻听、肩关节前侧痛、肘关节痛、拇指关节痛等。(5)头昏、头痛、眩晕、颈背痛、肩部酸痛、肩关节痛、手背及指关节痛等。(6)颈、胸椎及椎旁痛、后头痛、肩关节后侧痛、小指关节痛、小指侧冻疮等。(7)胃区痛、脐周痛、遗尿、尿频、尿失禁、痛经、白带多、阴痒、足跟痛等。(8)肝区痛、侧腹痛、腹股沟淋巴结痛、膝内侧痛、内踝关节痛等。(9)膝关节内侧痛。(10)侧腰痛、膝关节痛、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足背痛、趾关节痛等。(11)腰背痛、臂中点痛、腿外侧痛、外踝关节痛等。(12)腰椎及椎旁痛、坐骨神经痛、尾骶部痛、痔痛、便秘、脚前掌痛等。,
三、主讲专家:
王启才: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二、三届秘书长。中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推浮针腕踝针专题授课专家。从教、从医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临床经验。临床精于四诊辨证论治和经络辨证论治,擅长运用针灸和浮针新技术治疗面瘫、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尿失禁、妇科、眼科病症以及中医养生实践。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多篇,主编和参编著作近80部。年在全国第四届科技大会上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先进科技工作者。
先后赴法国、加拿大、北非阿尔及利亚和西非贝宁共和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讲学、医疗。善于思考,勤于笔耕,代表作有:《王启才新针灸学》、《当代针灸医学新论》、《针医心悟》、《针灸治疗学》、《针灸医学宝典》、《实用针灸辨证论治精要》、《认识肥胖科学减肥》、《经络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经络发微》及《二级经络学》(英文版)等。
三、授课内容:
第一单元:新浮针疗法的特点、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讲课)。
第二单元:结合经脉、穴位的有关知识,规范化介绍头面、五官、颈肩部病症的浮针治疗细则和操作方法(讲课、实践)。
第三单元:结合经脉、穴位的有关知识,规范化介绍胸腹、腰背部病症的治疗细则和操作方法(讲课、实践)。
第四单元:结合经脉、穴位的有关知识,规范化介绍四肢部病症的治疗细则和操作方法(讲课、实践)。
第五单元:结合经脉、穴位的有关知识,规范化介绍腕踝针的特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课、实践)。
第六单元:全身二十总穴的临床应用(讲课、答疑)。
八、有关费用与报名方式:
1、每位参会者收取研修费元(包括:资料费、两本证书费、浮针50支、浮针贴50个)。
报名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