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的冬季,人们身体渐渐习惯了寒冷。春季天气转暖,昼夜温差大,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调整适应。
春天万物生机萌发,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气候干燥,人体缺水,呼吸道粘膜失去滋润,粘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常见春季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以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好发人群:
流行性感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尤其好发于小儿、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者。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
2.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
3.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4.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传染性很高,通过呼吸道传播。
传播途径:
患者在呼吸、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含有麻疹病毒的分泌物排出体外,暴露于空气中,没有接受过麻疹疫苗注射的人接触到这些空气中的病毒,就有机会得麻疹。
典型症状:
1.麻疹患者有咳嗽、流鼻涕、畏光、眼结膜红肿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热时间长,在潜伏期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多为中度以上的发热,出疹期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
3.在发疹前1~2天出现,是直径约1.0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整个颊黏膜和唇部黏膜上均可见,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4.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为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也有出现淤点的患者。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见于儿童,经飞沫或接触传染,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传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其次为生活接触,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可通过输血传播,孕妇患病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典型症状:
典型水痘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两期,即前驱期、出疹期。前驱期多表现为出疹前1~2日,年长儿童及成人先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前驱症状,此后1~2日即进入出疹期。不典型水痘临床较少见,不同类型的水痘症状多有不同。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因是感染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该病好发于儿童、免疫力低下者、未接种疫苗者等。
传播途径:
1.腮腺炎病毒可飞沫经呼吸道进行传播。
2.与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可传播。
3.若女性在孕早期感染腮腺炎病毒,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胚胎,导致胎儿出现畸形。
典型症状:
1.腮腺肿胀最具特征,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
2.腮腺触之有疼痛,张口咀嚼或食用酸味食品时胀痛加重。
3.起病较急,可有发热,体温38~40℃不等,伴畏寒、头痛和全身不适。局部皮肤紧张,有时表面灼热感,但多不红。
4.腮腺炎潜伏期为12~25天,平均18天。起病前1-2日内可有非特异性前驱期症状,包括低热、食欲不振、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咽炎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典型症状:
1.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2.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3.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4.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能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具有高度传染性。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吃了、喝了或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和用具都可能被传染。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预防疾病,我们在路上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院学生常见春季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让学生们能以健康的身体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去。年3月1日,师范学院学管办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各班开展“预防知识先学好,遇到疾病不相扰”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各班干部详细介绍了常见春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除此之外,还组织本班学生观看了“春季传染病防控”的相关视频。
通过此次班会,使同学们了解了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加强了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疾病。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教室及寝室的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季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6.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相信大家对春季传染病
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预防春季传染病
从你我做起
编辑:孙国栋
图片:师范学院新媒中心
校稿:张玉良
审核:赵劲松
师范学院新媒中心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