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顾名思义,是发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多发生在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初期常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的丘疹,逐渐发展,可表现为界限比较清楚、略带黄色的暗红色斑片,表面常伴有油腻的鳞屑或痂皮。
那么脂溢性皮炎应该怎样治疗呢?
医院皮肤科王东海主任采用独特创新的治疗视角、明确的治疗方式及效果针对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取得了突破,与董子帅医师共同完成的专业论文《复方甘草竹叶汤联合冷喷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被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新中医》杂志于年05月第49卷第5期刊发。
新中医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高质量而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并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医药学文摘列为重点长期收录刊物。连续多次在国家期刊评比中获得优秀期刊奖。
该研究根据现代医学认为发生该病主要因为皮质代谢紊乱、神经功能障碍、饮食不规律、微生物寄生等因素,患者的表皮细胞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外涂激素类药物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面部脂溢性皮炎中医学认为湿热内蕴,感受风邪,郁久耗伤阴血,肌肤失于濡养而成;或因恣食辛辣油腻,脾失健运,复感风侵,湿热蕴阻肌肤而成。因此王主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治疗原则的基础上组成复方甘草竹叶汤,他在论文中指出,方中甘草、竹叶、菊花、丹皮、生地黄、白茅根能够清热凉血,抑制心火,且是养阴生津之效;紫草、牡丹皮以及菊花可以清除血中之热,以利尿;薏苡仁、地肤子健脾利湿,去除皮肤中的湿痒症状;地肤子、生甘草可以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在治疗的过程中再配合多塞平和维生素C冷喷加强了效果。
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诸多中药如甘草、地肤子、紫草、白茅根、生地等具有抗炎、解热、抗变态反应、调节免疫、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促组织细胞恢复等多环节、多路径、广泛复杂的药理活性。盐酸多塞平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多塞平具有的抗组胺作用较苯海拉明强百倍,新用于治疗相关的皮肤病。该研究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治疗中选用的复方甘草竹叶汤,方中诸药有机合用,效专力宏,联合冷喷直接作用于面部,取长补短,直达病所,疗效显著,为我们临床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提供了新的疗法。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