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浑身瘙痒,起皮疹了,到底是吃抗病毒药物过敏,还是其他过敏?又该如何区分呢。
先说一下什么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过敏?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初次接触某些药物后,再次接触同类药物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一类超敏反应。初次服用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变得敏感,下次再服用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可能在几个小时发生,或者在几天或几周后发生。
抗病毒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轻微的反应:皮肤呈现肿胀、发红、热、发痒状态,或者是注射后出现硬肿块。皮肤出现红疹,也可能伴随头痛、疲倦、头晕,或有肌肉疼痛。
严重的症状:皮肤出现水疱或剥离,视力问题以及严重肿胀或瘙痒。皮肤或眼白可能变黄(黄疸),出现腹痛或尿黄。严重的反应包括诸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TEN)等病症,TEN会导致严重的皮肤损伤。发生严重药物过敏需要住院处理。
过敏性休克: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可伴随咽喉肿胀、呼吸困难、呕吐、头晕和低血压,是一种突发的、危及生命的反应,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一般发生在刚刚使用抗病毒药物10天前后,当您出现以上症状或体征时应该立即就医。有哪些ARV药物容易导致过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称所有艾滋病药物都可能引起皮疹。
抗病毒药物中的依非韦伦(EVF)和奈韦拉平(NVP)最容易发生皮疹,EVF皮疹发生率为26%,而NVP皮疹发生率达50%(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大部分因为药物发生的皮疹都是轻中度且具有自限性的,因此很少需要换药。但发生严重皮疹时,需要换药。
奈韦拉平(NVP)是药物性皮疹最常见的原因。若在NVP导入期出现轻、中度皮疹,应延长导入期(每日mg)直到皮疹改善,再增加到全剂NVP。出现中度皮疹伴有发热或黏膜受累,要密切监测皮疹变化及肝功能是否受损,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阿巴卡韦(ABC):容易导致超敏反应,用药前需要做HLA-B*测试,若测试为阳性则不能使用该药。阿巴卡韦的超敏反应可出现在用药的任何阶段,大多发生在用药的前6周。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高热)和皮疹。其他常见症状有恶心、头痛、肌痛、寒战、腹泻、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关节痛和呼吸系统症状。
DRV也有发生皮疹的可能,Stevens-Johnson综合征、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形红斑均有报道,出现这些严重反应时,需要改用另一种蛋白酶抑制剂。
其他可能引起轻度皮疹的药物包括:利匹韦林(RPV)、依曲韦林(ETR)、克力芝(LPV/r)、多替拉韦(DTG)、拉替拉韦(RAL)、EVG。
增加ARV药物过敏风险的因素
?HIV或AIDS
?其他感染病史: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
?有ARV药物过敏家族史
?开始服药时,CD4或CD8细胞(白细胞)的数量超过一定水平。如NVP药物过敏与CD4计数有关。
?服药前CD4细胞水平较低,服药后免疫功能有所变化,导致皮肤某些防御功能的变化。
对于CD4小于的患者,为了预防机会性感染,通常会使用复方新诺明,化学名称为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TMP-SMX),这是一种磺胺抗生素,是治疗或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首选药物,但约5%的普通人群会过敏,有60%的HIV感染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幸运的是,复方新诺明的过敏脱敏常常是成功的,停药后即可解决。典型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和广泛斑丘疹,但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很少见。
如何治疗ARV的过敏反应?皮疹常见症状为瘙痒、刺激性红肿和有痛觉,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和胸部,有时也出现在手脚上。大多数皮疹是轻中度的,但也有严重到足以威胁生命的皮疹。皮疹的分级轻中度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严重皮疹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的迹象,需要马上就医。伴随症状包括发烧、呼吸或吞咽困难、头晕、肾损伤,有时还出现疼痛、发热、皮肤剧烈瘙痒、舌头和面部肿胀,皮肤和粘膜出现水泡,特别是在嘴巴、鼻子、眼睛处。
1、根据皮疹的起因,一些非处方药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或苯海拉明可有助于减少瘙痒和皮疹大小。由克力芝、依非韦仑引起的轻度皮疹可服用抗组胺药对症治疗,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维生素C等,通常3-5天可消失。严重的皮疹就需要处方药了。
2、由治疗HIV药物引起的皮疹通常是不严重的,一般几天到几周可消失,无需特意治疗,不需要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而整合酶抑制剂的皮疹和超敏反应很少,可作为其他抗病毒药物的替代药。中度皮疹伴有发热或黏膜受累,若进一步加重或恶化需停用抗病毒方案,对症处理待皮疹好转后更换方案。
3、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帮助缓解皮疹症状。例如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避免热水澡。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新药或尝试一种新的肥皂、食物时,有可能加重皮疹,这种过敏问题往往与皮疹混淆。
4、清洁和预防继发性感染。外用收敛剂用炉甘石洗剂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瘙痒。伴有渗出可用3%硼酸液湿敷,伴有感染者可用1:0小檗碱湿敷;有皮损者要及早清除坏死组织。
皮疹是HIV药物最常见的不良作用之一,HIV药物引起的皮疹通常不严重,在几天到几周内可以自愈。但也有可能因为皮疹而需要换药。在极少数情况下,HIV药物引起的皮疹可能是极其严重的,此时需要马上就医。哪些皮疹和抗病毒药物无关呢?“医生,我起皮疹了,我吃药2年啦,是药疹吗”
“医生,我持续的流鼻涕、眼睛发痒流泪,和艾滋病有关吗”
上面两种情况显然和抗病毒药物无关,但是,HIV感染者通常有较高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包括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和哮喘。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抗病毒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逐渐恢复,皮肤的功能也会随之恢复。在免疫恢复的过程中,由于免疫系统平衡被打破,导致失去正常的过敏控制机制,因此引起更多的过敏性疾病症状。也可以导致皮肤油脂分泌异常,继而出现“长痘”的情况。部分人可出现皮肤干燥、皮屑脱落等情况。随着免疫功能的恢复,这些症状会慢慢消失。某种意义上讲,上药后皮肤出现一些长痘的现象,反而是免疫力恢复比较快的一种现象。
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