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8日消息(记者王洪旭通讯员庄晓珊)近日,今年82岁的李阿公,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饱受折磨,医院疼痛科主任张志春采取“三联疗法”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目前已平安出院。
患带状疱疹八旬老人痛得满地打滚
家住文昌的李阿公,为人性格爽朗,爱说爱笑,但就在半年前,一场疾病的到来,让他几度自寻短见。
年12月,李阿公肩背部时常疼痛,一开始,家人以为老人家犯了肩周炎,医院治疗时,却无意看见李阿公的胸口处长了一片水疱。
“我们刚开始不懂,就找外用药给他擦,一段时间后,水疱消掉很多,但他却感觉越来越痛,后来整条胳膊上也开始长出水疱。”李阿公的女儿李女士回忆,自打父亲得了这种俗称“蛇盘疮”的带状疱疹后,整个人变得自我封闭,脾气暴躁,经常被疼痛折磨得满地打滚,备受折磨。
一人生病,全家遭罪。疼痛让李阿公性情大变,原本喜欢社交的他从此闭门不出,老伴担心他做傻事,只得天天守在李阿公身旁,不敢离开半步,内心备受煎熬。
李女士说,为了缓解父亲的病痛,她几乎带着医院,但都未能缓解。近日,李女士带医院疼痛科就诊。
三联疗法解除顽固疼痛
说起疱疹后遗神经痛,李阿公痛苦得直摇头,“就像用小刀在手臂上不停地挖,痛得全身一抽一抽的,比电击还痛苦。”
医院疼痛科主任张志春表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该疾病通常发生于头面部、颈部、胸部、腹部等部位,像李阿公这样长在手臂上的情况较为少见,加之上肢的神经末梢分布更为丰富和敏感,导致疼痛强度更剧烈,严重限制了老人的日常活动,影响自理能力,久而久之,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伴发失眠、食欲不振、精力不足,导致不能工作等。与此同时,也给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对此,张志春会诊,发现李阿公属于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针对李阿公的情况,张志春首先通过静脉输液和口服用药的方式,帮助其改善和修复神经的损害。其次,采取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皮损区注射等手段,运用穿刺技术将多种药物直接注射到受病毒侵犯的神经组织中,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改善疼痛区域的血液循环。最后,再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技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设定好给药剂量、流速及给药间隔时间等,当疼痛发作时,患者可自行按泵给药,抑制疼痛,进一步解决中枢敏化及外周敏化问题,持续巩固治疗成果。
经过一周时间的治疗,李阿公的疼痛有了极大缓解,再也没有疼得“嗷嗷叫”。“现在能一觉睡到天亮,精神状态也得到明显改善。”李阿公女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