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蜡①,味甘,微温。主下利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不饥耐老。生山谷。
①蜜蜡:即现之蜂蜡。《本草经集注》曰:“生于蜜中,故谓蜜蜡。蜂皆先以此为蜜跖,煎蜜亦得之。”《本草纲目》谓:“蜡,犹鬣也。蜂造蜜蜡而皆成鬣也。”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分泌的蜡。
1.主下利脓血:治疗脓血痢等。
2.补中:治疗脏腑亏虚病症。
.续绝伤金疮:治疗跌打损伤,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等。
1.《本草纲目》:“蜜成于蜡,而万物之至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得非厚于此必薄于彼耶?蜜之气味俱厚,属乎阴也,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属乎阳也,故养胃。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腑;薄者味淡,而性涩质坚,故止泄痢。”
2.《神农本草经疏》:“蜡,石蜜之凝结于底者也。蜜性缓,质柔,故主润脏腑经络;蜡性涩,质坚,故能疗久痢,泄澼后重,下脓血也。甘能益血补中,温能通行经脉,故主续绝伤及金疮也。中得补则气自益,故久服能不饥轻身耐老也。”
蜜蜡和虫白蜡的讨论。
明以前文献中多将蜜蜡与白蜡分列两项,《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记载:“既有黄白二色,今止言白蜡,是取蜡之精英者,在黄蜡直置而不言。黄则蜡陈,白则蜡新,亦是。蜜取陈,蜡取新也。”两者并无本质区别。至《本草纲目》指出了蜜蜡、白蜡和虫白蜡之别,谓:“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煎炼极净色白者为白蜡,非新则白而久则黄也。与今时所用虫造白蜡不同。”虫白蜡另列一项,曰:“虫白蜡与蜜蜡之白者不同,乃小虫所作也。……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蜡也。此虫白蜡,则自元以来,人始知之,今则为日用物矣。”现《中国药典》虫白蜡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女贞或女贞属他种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蜡。
《本草求真》则明确解释了两药之不同:“蜜蜡味淡性平,其蜡本由蜜成,蜜本润物,则蜡亦润,故能主润脏腑经络,而有续绝补伤生肌之妙。蜡止存蜜粗粕,其性最涩,故又能止泻绝痢。……虫蜡……甘益血补中,温能通经活络,故书载能止痛生肌,补虚续绝,与桑螵蛸同有补虚之意,可为外科圣药。是以郑赞寰云,汪御章尿血,用白蜡加于凉血滋肾药中遂愈……则知虫蜡亦皆生肌活血之味。但蜜蜡味甘淡涩微温,虫蜡则味甘不淡而温也。蜜蜡因有涩性,可以止渴、治痢;虫蜡涩性差减,而痢则鲜用也。”由此可知,传统上虫白蜡和蜜蜡的应用有相似之处,但现代虫白蜡于《中国药典》记述中仅仅作为赋形剂及制丸、片的润滑剂使用,似可进一步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