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短暂、反复发作的一种剧烈疼痛,表现为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反复发作、电击样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大部分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年龄在四十岁以上。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着眼于治疗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原发疾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常见。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的目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微创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卡马西平的主要药理作用有:阻滞各种可兴奋细胞膜的Na+通道,故能明显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抑制T-型钙通道;增强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性和促进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或提高效应器对ADH的敏感性。卡马西平从最小剂量开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天后每隔一天增加0.1~0.2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每天0.4~0.8g,分次服用;每日最高量不超过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头晕、嗜睡、口干、恶心等是卡马西平常见不良反应,出现皮疹、共济失调、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受损、心绞痛、精神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眼科,必要时进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
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与毁损
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根据注射部位分为:眶上神经阻滞术,眶下神经阻滞术,后上齿槽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阻滞术,颏神经阻滞,下齿糟神经阻滞和下颌神经阻滞术。可以在三叉神经分支注射注入甘油、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等神经毁损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微创介入注射毁损药物
经卵圆孔刺入颅腔内的半月神经节,注入甘油、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等神经毁损药物,以阻滞三叉神经第2、3支甚至全部的三支,可获得长时间的阻滞效果。用于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癌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痛。
射频热凝术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在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下齿槽神经三支实施。眶上神经撕脱术、眶下神经撕脱术、下齿槽神经撕脱术分别适用于局限于三叉神经眶上神经支配范围内的疼痛、三叉神经眶下神经支配范围内的疼痛和三叉神经下齿槽神经支配范围内的疼痛。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术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Percutaneousballoon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