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疾病是机体在免疫力低下情况下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部分患者预后不佳,疼痛可迁延数月至数年之久。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中医病机
火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
湿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
热毒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
治则
清火燥湿,解毒止痛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1.肝胆湿热(1)主症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密集成片,掀红灼热。痛如针扎,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2)处方柴胡、龙胆草各6g,板蓝根30g,生地黄15g,泽泻、车前子、桅子、黄芩、木通、赤芍各10g,甘草3g。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于上肢者,加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继发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大便干者,加生大黄;年老体弱者,加黄芪、党参。(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2.脾湿内蕴(1)主症皮疹谈红,疱壁松弛,易于溃破,糜烂渗出,纳呆腹胀,大便时溏。舌体胖,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2)处方厚朴、陈皮各6g,苍术、猪苓、白术、黄柏、泽泻、大青叶各10g,茯苓15g,甘草3g。胃肠症状明显者,系由脾失健运,湿热阻络,兼感毒邪而致,纳呆腹胀者。加神曲、木香。(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3.气滞血瘀(1)主症多见于老年人,疱疹基底暗红,疱液成为血水,疼痛剧烈难忍,或皮疹消退后仍疼痛不止。舌质紫暗,或有被斑,苔白,脉弦细。(2)处方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芍、川楝子、香附各10g.陈皮6g,生地黄15g,板蓝根30g。气滞明显者,加郁金;血热明显者,加丹皮、栀子;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注意事项
1、局部避免碰水,保持局部皮损干燥清洁,对血疱、坏死结痂要清除,多休息,避免熬夜。
2、要禁食辛辣,油腻,牛羊肉,带壳类海鲜等易发食物。
喜欢就请点个赞再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