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概述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民间俗称“腰缠龙”。病毒潜伏在脊神经节附近,主要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候就会发病。
02
生物特性
人类是水痘-带状疱疹的唯一宿主。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外抵抗力弱,不耐热,不耐酸,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不能在痂皮中存活。可以选用84消毒液配水(比例为1:)擦拭,或用1:的84消毒液喷洒房间进行空气消毒。
03
感染途径
皮肤上皮细胞是此病毒的主要靶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感染进入机体,在血液中可大量复制,迅速扩散到全身,特别是皮肤、粘膜部位。
04
易感人群
所有年龄的人群都有可能会得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儿童一般会发水痘,但也有得带状疱疹的。
通常来说,带状疱疹容易在老年人、女性、50岁以上、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过度疲劳、经常遇到连续熬夜的年轻人等。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病情会越严重,恢复得越慢;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容易发生播散性带状疱疹。
05
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首发部位:肋间神经分布区域;第二好发部位:劲项部,即颈部神经区域;第三好发部位:头面部,即三叉神经及腰骶部
2、发展很快,表面有水泡的红疹:
在出现红疹之前常常没有预兆,突然在局部出现几个小粒或小片状红疹,隐约可见细小水泡。几小时或1~2天之内就迅速蔓延成一大片,并出现许多绿豆~花生大小的水泡。此后受损皮肤糜烂,10~14天左右开始好转,或多或少遗留“一片瘢痕”。
3、疼痛难忍:
带状疱疹通常引起单侧皮疹和强烈疼痛,皮疹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疼痛则可能表现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带状疱疹除了会在身体单侧出现成群的水疱,令人饱受皮疹之苦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会导致灼烧、电击、刀刺般疼痛,急性期疼痛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慢性癌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明显扰乱患者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可导致精神障碍和抑郁。”
部分人在出现疱疹前1~2天,就有局部疼痛的感觉。不少病人在带状疱疹痊愈后还有长期疼痛的后遗症。因为带状疱疹病毒是侵袭皮肤神经末梢的病毒,不论是急性期,还是后遗症期,它的疼痛都是一种神经痛。
4、带状疱疹通常是在身体的一侧,不过中线:作为神经病毒,带状疱疹通常是累及一根神经所分布的皮肤神经末梢,所以疱疹的分布是在身体的一侧,而且是条带状分布。例如:单侧的胸部和背部;单侧的腹部和腰部;单侧的额部和眼睛;单侧的肢体等等。
06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痛药物治疗。1、抗病毒治疗:
通常来说,要在早期足量地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播散,减少对于神经的损伤。目前临床上常用3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包括外用和全身给药。
2、糖皮质激素治疗:
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的治疗中,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疱疹愈合时间。
通常不推荐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联合抗病毒药物使用。一般应用强的松,一天30mg,逐渐减量,疗程为7-14天。
3、带转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止痛药物:
带转疱疹后遗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一线药物: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
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局部治疗
1、局部治疗可以用3%硼酸溶液或冷水湿敷,每日数次,每次15-20分钟。
2、疱疹少时可涂炉甘石洗剂。晚些时候,可以外用聚维酮碘、呋喃西林、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去除结痂,预防继发感染。
07
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3、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可以化火,就是人生气吵架可以发火。情绪如果没有疏泄好,也容易引起带状疱疹。
4、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5、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量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6、增进营养。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
7、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8、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
如有不适,请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治疗,不得擅自用药,医院就医。
★★★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年05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整理:高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