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此带状疱疹多由以下原因导致,首先是情志不遂,导致肝胆湿热,加之以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导致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最终毒邪内侵,因而发病。
在治疗方面,中医一般会有如下的分型:
1.肝胆湿热证
这是热毒壅盛期,此时患者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同时有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的症状,患者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的方法是清利湿热、解毒止痛。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成方可以用龙胆泻肝丸。
2.脾虚湿蕴证
这是正气不足的患者,此时患者的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胃口不佳,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体胖大,舌质淡白,有齿痕,苔白腻。
治疗的方法是健脾利湿,佐以解毒。可以选用除湿胃苓汤等方剂加减。
3.气滞血瘀证
这是久病导致气血瘀滞,因此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甚至发紫,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细。
此时的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4.肾精不足证
此证时肾精不足,导致阴阳俱亏,虚火外泄,引起的皮肤之病,此时患者会感觉上热下寒,腿脚发凉,但是上焦有火,每逢节气之交,则容易突然出现口腔溃疡、头疼、咽喉肿痛等上焦热症,腰膝酸软,不耐烦劳,舌质暗淡,呈现暗红色,舌边往往有齿痕。
治疗方法是滋补肾精,引火归元。方子可以用陈士铎的引火汤。
此病的西医治疗,是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的药物,效果也是不错的。中医在内服汤药的基础上,如果请针灸师针刺放血,然后拔罐,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值得提示的是:此病是身体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的明确标志,如果经常反复发作此病,要做一个肿瘤的相关检查,因为研究显示,在经常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中,肿瘤的发病比率明显提升,这是因为,肿瘤患者也是免疫力低下,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提升正气、保护正气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个病一般长在腰上,但是,也有长在其他部位的,而且有的患者病邪发出来的不多,长在皮肤里面,此时需要经验才能判断出来。
其实,医院的医生仔细思考一下,是可以正确判断的,可是,现在各科只考虑自己科室的病,我考虑心脏,他考虑乳腺,就是没有人从整体考虑患者的身体,此时的天气对人造成的影响等,结果让人家白白拍了那么多的片子,还认为自己是乳腺癌,吓得半死。
这个病有很多种证型,我判断是肝胆湿热。可吃龙胆泻肝丸,清利肝胆湿热,同时用赤小豆熬水当饮料喝,去湿解毒。
这个病,要及时处理,否则有的患者疼痛会持续很久,甚至几年。
然后我想起,在网络上把这个病的资料给大家收集一下吧,让大家有个认识,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多留神一下。
以下为网络资料: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
发病机制
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症状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带状疱疹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特殊表现
⑴眼带状疱疹(herpeszosterophthalmicus):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⑵耳带状疱疹(herpezzosteroticus):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⑷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病理病因
系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virus,VZV)所致。VZV现已命名为人疱疹病毒3型(HHV-3),此病毒呈砖形,有立体对称的衣壳,内含双链DNA分子。VZV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的痂内很快失去活性。对此病毒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飞蛇等称。
带状疱疹的主要特点
1、年幼年长都会发病,以成人多见且症状较重;
2、四季皆能发病,以春秋季和潮湿天居多;
3、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疱疹,以躯干及面部最常见;
4、发病就伴有疼痛,疱疹结痂后部分患者还会延续疼痛;
5、水疱和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
危害
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神经疼痛最明显,使人寝食难安一般医疗机构无特效疗法,加上高额费用,更使人难以承受。如治疗不当或体质虚弱诸多因素所致,会转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少则年余,多则数年,患者将长期忍受痛苦折磨。一人发病,全家受累,影响生活质量。带状疱疹还有其特殊类型:眼疱疹、耳疱疹、内脏疱疹、疱疹性脑膜炎、无疱疹型带状疱疹等。这些疱疹既有特殊性,又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性,有些可致失明、耳聋,甚至死亡。这些病早期极易误诊,医患双方均应重视。
临床诊断
簇集成群水疱,延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在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中间皮肤正常。
在带状疱疹前驱期及无疹性带状疱疹,有时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或急腹症等,应予注意。
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
偶尔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