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江苏研究院全球健康中心
主编沈洪兵王长青
编委(按姓氏笔划排序)王建明朱亚刘云吴炜沈瑞林陆春城陆慧陈文森季国忠胡志斌夏彦恺喻荣彬鲁翔蔡心轶
前言
年12月,武汉市发生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着疫情的扩散,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出现病例。研究发现,疾病的元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导致病毒性肺炎,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nCoV。为科学指导公众认识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健康水平,我们组织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及相关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问》。主要针对公众的常见疑问,力求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专业防治知识。沈洪兵-1-28
目录
第一章谁是元凶?
第二章怎么防?
第三章怎么治?
第四章怎么管?
第五章怎么帮?
第六章传染病基本知识
第七章附录
第一章谁是元凶?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年12月中旬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短期内出现了以发热、乏力、咳嗽、呼吸不畅等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着疫情的扩散,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
?研究发现,疾病的元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导致病毒性肺炎。
2.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是一种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们头戴“皇冠”,所以将其命名为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已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有6种,其中4种引起普通感冒,另2种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从武汉市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发现的第7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3.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中国武汉检出的病毒命名为-nCoV(新型冠状病毒)。
?根据溯源调查和检测结果、发病情况以及对新型病毒的认知,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源于野生动物,但具体物种还未确定。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乙醚、过氧乙酸、氯仿和紫外线等均可有效杀灭。
4.新型冠状病毒就是SARS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些特征与当年的非典(SARS)类似,两种病毒均是冠状病毒,算是同门亲戚,目前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
?但是新型冠状病毒不等于SARS病毒,两者的基因特征有明显区别。=SARS-CoV-nCoV
5.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最初可能来源于动物,目前发现可以人传人,主要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
?病人在说话、喷嚏、咳嗽时会排出分泌物和飞沫,病毒会附着在飞沫上传染给周围的人,这称为飞沫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近距离的密切接触者。
?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会造成传播。
6.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
?同样的接触机会下,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7.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在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观察过程中,发现有一些人没有相关症状,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阳性的,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还有一些病人发热不明显,偶尔干咳或者乏力。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病毒传播力,因此要严格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8.什么是超级传播者?
?“超级传播者”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具有极强传染性的带病者,比其他类型的感染者更容易传染其他人。
9.与普通感冒有何不同?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也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发时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肺炎的症状有相似的地方,但在细节上有所差异。
?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少数由细菌或支原体引起,全年可发。主要症状为喉咙痛、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儿童和部分成年患者会有发热的情况,总体来说症状不会很严重,一般经过5-7天病情会慢慢自愈。
10.与流感有什么不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人的一生可能会多次感染相同和(或)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
?流感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局部症状轻而全身症状重。普通感冒一年四季均会发病,通常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
11.与中东呼吸综合征有什么不同?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也是由一种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于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确认,有证据显示病毒是从单峰骆驼传至人的。
?新型冠状病毒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但基因结构存在差异。
12.与非典(SARS)有什么不同?
?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是感染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导致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SARS)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但基因结构存在差异。
第二章怎么防?
13.普通居家人员如何防护?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14.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吗?
?目前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
?开发新疫苗需要时间,包括临床前研究-人体临床试验-正式推广应用等环节。
15.谁是可疑暴露者?
?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釆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16.谁是密切接触者?
?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①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②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③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④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17.为何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医学观察期的长短是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情况确定的。
?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是十分必要的。
18.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吗?
?吸烟不仅无法对病毒感染产生预防作用,还会刺激呼吸道。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肺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受到感染的风险。
?吸烟时无法戴口罩,手部会触碰口鼻,增加了病毒感染风险。
19.喝板蓝根和熏醋能预防病毒感染吗?
?板蓝根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等热性疾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无效的。
?食醋所含醋酸浓度很低,熏醋达不到消毒效果。
20.戴口罩能预防吗?
?正确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佩戴口罩的同时要坚持经常洗手,可以大大降低被传染的几率。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一定要根据情况选择和定期更换。
21.常用口罩有哪些?
?常见的口罩主要有:普通棉纱棉布口罩、明星同款网红口罩(聚氨酯纤维材料)、雾霾/粉尘(PM2.5)防护口罩(防尘口罩)、医用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等。
?最近常被提起的N95口罩其实属于呼吸器。呼吸器是一种呼吸防护设备,在设计上相较于普通口罩来说贴合面部更加紧密,可以非常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纱布口罩防尘口罩明星同款网红口罩
22.不同口罩的用途及使用建议是什么?
?口罩种类繁多,选购时可以根据包装上的使用标准编号进行区分。
口罩类型产品标准主要应用场景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YY/T;也可参照注册证随附的技术标准
?推荐公众使用?医疗机构日常使用
医用外科口罩
YY
?推荐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在岗期间佩戴?疑似病例患者?保护手术中患者创面免受污染;为医务人员提供防止血液和体液飞溅的基本隔离
医用防护口罩
GB
?不建议公众过度防护?转移确诊病例使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生和护士
颗粒物防护口罩
GB或NIOSH42CFRPart84
?公众使用性价比差?紧急情况下作为医务防护口罩的补充,但对于手术室等有卫生学要求的区域不能使用?颗粒物的阻隔能力与医用防护口罩相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等(但无血液透过性测试)
?雾霾防护?工业防尘防护面具(加P滤棉)
GB或NIOSH42CFRPart84
?防护级别高于医用防护口罩?应急状态下使用?病人或疑似者气管插管、内镜操作
23.如何选择口罩?
?按照对佩戴者自身的防护能力优先级排名(从高到低);N95口罩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请根据您身处的环境(感染病毒的几率)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口罩。
?口罩使用原则:不盲目使用,不过度防护。空旷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一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建议戴任何形式的口罩。
?为防控疫情,医务人员和可疑感染者不宜佩戴带呼吸阀的口罩。
?口罩不是万能的,但是正确佩戴口罩,经常洗手消毒,可以大大降低被传染的几率。
24.有必要戴N95口罩吗?
?虽然N95的防护功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很多人戴上N95会觉得很不舒服,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如选择外科口罩。
?老年人、孕妇和患有严重肺部或心脏疾病的人应咨询医生是否应该佩戴N95口罩。
?病毒携带者要使用没有呼吸阀的N95口罩。
25.如何佩戴外科口罩?
选:选择合适尺码适合自己面部大小的口罩;
洗:戴口罩之前必须要清洁双手;
确:确定口罩的完好性、正反面以及上下方向,一般而言有颜色的一面应向外,有金属条沿的应朝上;
罩:鼻子、嘴巴、下巴贴紧罩好;
贴:有金属条沿的应沿鼻梁两侧用手压紧,确保贴紧。
?可将佩戴方法分为“选-洗-确-罩-贴”五步。
26.如何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佩戴前清洁双手。
?将橡皮带固定在头部适当位置后戴上口罩,双手手指从鼻梁向两侧按压,使其与鼻梁贴合。
?双手轻轻捂住口罩,快速呼气吸气,检查口罩边缘是否漏风,如果漏风则需要进一步调整橡皮带松紧或鼻夹贴合度。
27.一次性口罩戴反了会不会影响效果?
戴反了不仅会影响效果,也影响舒适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检验佩戴是否正确:
?触摸感:柔软的吸水面朝内,粗糙的防水面朝外
;?鼻梁金属条:金属裸露面朝外,而包裹住的面朝内
;?看颜色:一般白色朝内,有颜色的部分朝外。
28.买不到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怎么办?
?尽量减少外出和到人员密集的地方。
?也可以使用普通医用口罩,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以上的距离。
?打招呼时尽量避免拥抱、握手等肢体接触。
29.口罩戴多久需更换?
?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建议每隔4-6小时更换一次。
?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为一次性使用;N95口罩限个人使用,在受损、变形、变湿、变脏或被污染时都应丢弃。
?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清洁程度来确定是否更换。
30.在家里需要戴口罩吗?
?在家里不建议佩戴口罩。
?如果有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成员,建议避免近距离接触,如果必须接触建议都佩戴口罩。
31.没有N95时能戴两个外科口罩吗?
?一般家庭不需要戴医用N95口罩。医用N95医院使用,针对近距离接触、可能存在气溶胶暴露的情况。
?戴两个外科口罩不等于效果更好,反而会影响口罩的密闭性。
32.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
?一般不建议重复使用。
?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口罩供给不足时,在确认没有污染时,可将使用过的口罩储存于清洁、透气容器中,要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污染。
33.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普通人戴过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疑似病例及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理。
?摘口罩时,手尽量不要接触口罩朝外面,抓住两侧绑带将其取下后放入收集袋内再丢进垃圾桶,且立即洗手或进行消毒。
?口罩如已损坏需要更换。
?口罩不可共享。
34.口罩正面戴完再反过来戴吗?
?不可为了节省口罩正面戴完(明显感觉潮湿后)再反过来戴,这样非常危险。
?网上流传的自己健康时口罩“正戴”、自己生病时口罩“反戴”这一说法也是错误的。
?用后的口罩不可以用开水烫烫或者医用酒精泡泡晾干后再戴。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
35.是否需要戴护目镜穿防护服?
?医护人员由于直接接触发热病人,需要佩戴护目镜和防护服进行防护。
?普通民众如果不住院、不接触发热病人,暂不需要护目镜和防护服,正确使用口罩即可防护。
36.为什么要经常洗手?
?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37.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咳嗽打喷嚏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动物或处理粪便后均需要洗手。
38.如何正确洗手?
?第1步:用干净的自来水彻底润湿双手,然后关闭水龙头并涂肥皂。
?第2步:与肥皂一起搓揉手的所有部分,不要错过任何角落。将手背,手指之间以及指甲下都打上泡沫。
?第3步:涂满泡沫的双手至少揉搓20秒钟,只是前后搓搓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第4步:在干净的自来水下彻底冲洗双手。
?第5步: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或风干。推荐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因为它可以进一步帮助清除病原体。
39.洗手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是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务必将其中的污垢去除。
?二是注意随时清洗水龙头开关,因为洗手前开水龙头时,脏手实际上已经污染了水龙头开关。开关处也要用手打上肥皂沫摩擦一会,再用双手捧水冲洗干净,然后再关水龙头。
40.没有水可以洗手时怎么办?
?在没有肥皂和水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在手和手指的所有表面上擦拭凝胶,用手搓干。
?出门在外实在没有办法洗手的话,可以用湿巾纸替代,擦拭手和可能触摸或搁置物品的表面。
41.普通家庭如何居家消毒?
?在疾病流行期间,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或用乙醇类消毒剂消毒。
?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天做好清洁,定期消毒;有客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明)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75%酒精等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室内做好通风换气。
42.家人出现可疑症状应采取何种措施?
?做好隔离防护,并根据病情进展及时送其就诊。
?就诊时应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后接触的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患者的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与无症状的其他家庭成员保持距离,避免传染。
?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如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有症状的家庭成员就诊后,应对其活动空间和全部接触物品进行消毒。
43.在公共场所如何预防?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自行监测,不要带病上班。
?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疑感染者,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
?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和环境清洁卫生。
?尽量不去人流集中处,如必须去应戴口罩、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嘴巴。
?医院,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的病人密切接触;医院后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