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多发于胸胁、腰背部、腹部、四肢及头面部,多表现为局部刺痛或沿神经走向出现的刺痛为特征。笔者采用新九针中磁园梅针、梅花针、火针、火罐为主,辅以西医抗病毒、穴位注射营养神经药物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疹前期、出疹期、疹后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一、临床特点
(1)疹前期:常先有轻度的前驱症状: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
(2)出疹期: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皮损沿外周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
(3)疹后期:疱疹皮损完全消退后,受累区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1个月以上,又称后遗神经痛。
二、治疗原则
早期以去邪为主,晚期攻补兼施。新九针内外综合治疗,重症及特殊类型配合医药治疗。
三、案例举隅
梁某,女,69岁,年4月16日就诊。主诉左侧胸胁、左肩胛骨疼痛3天。患者于3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胸胁、左肩胛骨疼痛,自行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未能缓解,晨起左乳房下出现2颗绿豆大小红疹,左肩胛骨部位出现簇集样水泡,自述夜间疼痛较剧,难于入睡,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笔者予以火针点刺红疹,配合拔罐,局部毫针围刺治疗,配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注射液,5天后,疱疹处均已结痂,未在出现新的疱疹,停用火针治疗。患者自述仍有左胸胁部放射后背疼痛,查之第5—9夹脊穴压痛,配合水针穴注相应夹脊穴、梅花针中度手法叩刺神经根,交替治疗5次,触痛明显减轻,停用更昔洛韦治疗,继续用梅花针、毫针、穴位注射夹脊柱穴方法巩固治疗5次,患者症状基本改善。
初诊时间:针灸四科门诊,周三下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