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根据小编观察,带状疱疹是皮肤病中非常疼的一种。而且,由于其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导致其疼痛易走窜、疾病易复发的特点。对此种疾病,中医依旧有好办法!今天的文章就针对病因,为大家准备了对付带状疱疹的良方。一起来看吧——
最近一位朋友,突然感觉腰部被灼烧一样痛来求医问诊,医生告诉他,他“生蛇”了。“什么是‘生蛇’?为什么会那么痛,而且越来越痛?”他很不解。生蛇,其实只是俗称,西医叫带状疱疹,中医叫蛇串疮,或者叫缠腰火丹。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胸胁,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缠腰火丹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又如《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
此病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发病初期,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病因病机
根据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前多有情绪变化、精神紧张等诱因,故将本病的发生责之于肝。五志化火,蕴于肝经,木旺克土,生湿生热而成红斑水疱。湿热互结,阻遏气机,灼伤气阴,加之攻伐太过,伤及正气,日久余邪阻络,气血津液不得输布,肌肤经脉失于濡养则麻木疼痛,且日久不愈。因此,带状疱疹在急性期多以湿热邪实阻遏经络为主;在后遗神经痛阶段,多以余邪未清,气虚血瘀为主。治疗原则
本病急性期皮疹以红斑水疱为主,伴有疼痛,辨证以邪实为主。治疗当以清利肝经湿热为主。此时虽应苦寒清利而攻邪,但若攻伐太过,则正气大伤,邪反不能速去;过用苦寒更易伤及阳气,络脉闭阻,邪气滞留。因此,在疾病之初,应配以疏肝活血止痛药物,以助邪气消散。老年人或身体虚弱之人多气血不足,略施攻伐既不能胜任,更伤正气。余邪未清,阻于经络,气血津液不得输布,肌肤经脉失于濡养,则麻木疼痛,缠绵日久。因此,在后遗神经痛阶段,应扶助正气,益气活血,行气止痛。中药+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中药与针灸相结合,中药治疗为主,针灸治疗为辅,中药以泻火解毒、平肝凉血,健脾除湿等为主,针灸以局部刺络放血拔罐,针刺为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缓解疼痛,效果非常好。医生介绍:李海洋,祖辈乡间行医,弱冠即拜长春五代医学世家王伟老中医为师,跟师尽得其传,打下扎实基本功。后来又系统全面学习清宫九代御医山西闫门独特医道,医院著作“寿世保元”研读最精。清宫独传脉诊最胜,能够精准断出实病大病病灶来源、预后,产孕脉、生死脉预后都有独到造诣和真传。融汇百家药方,对于内科、妇科、皮肤科疗效卓著,尤其擅长调治内科杂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