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12月武汉出现许多后来被WHO命名为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以来,该病目前已经蔓延到中国以外的六大洲诸多国家。据报道,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于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两者享有共同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因此,该病毒也被称为SARS-CoV-2。截至年3月3日,中国共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例,累计死亡例,说明疫情确实比较严重,需要大家更加注意防范,减少罹患的机会。头晕/眩晕症状为内科常见第三大症候,许多疾病都会伴有头晕/眩晕,有时头晕/眩晕也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所以,对头晕/眩晕病因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是治疗的关键。本综述旨在分析疫情下的头晕/眩晕的病因、迅速判断和处置,以利于头晕/眩晕相关急诊、门诊医师和患者的诊治。
头晕/眩晕与新冠肺炎的关系
众所周知,发热是内科第一大症候。对于发热患者而言,38℃以上常伴有头晕症状。对于新冠肺炎除发热可引起头晕外,中度、重症肺炎患者因血氧下降,更常见头晕表现。所以说,头晕与新冠肺炎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医院对新冠肺炎神经系统症状来看,患者常有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或急性脑血管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症候,也有味觉减退、嗅觉减退、视力减退和骨骼肌疼痛、无力的症候。因此,应当重视头晕在新冠肺炎中的发生情况。
临床上,平时以头晕/眩晕首发的患者,如无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不会是新冠肺炎患者。因而,头晕/眩晕患者可以注意此点,不要凡有头晕/眩晕症状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划等号。头晕/眩晕症候最常见的病因
20世纪70年代,美国Drachman和Har将头晕作为症状总称,包括4类亚型,年Post和Dickerson也对其进行应用。(1)眩晕:一种自身或外界环境的旋转感觉,提示前庭源性疾病。(2)晕厥:一种晕厥前或即将晕厥时的感觉,提示心血管源性疾病。(3)失衡:一种无法保持平衡的感觉,提示神经性疾病。(4)头昏或非特异性头晕:一种比较含糊、难于描述的头昏或头晕的感觉,提示精神源性或代谢性疾病。年Bisdorff等在国际前庭疾病分类中对前庭症状分类,把头晕和眩晕明确分开。(1)眩晕:为一种运动错觉,包括自发性眩晕(内在-外在眩晕,包括旋转感(多与半规管有关)、线样动感及倾倒感(多与耳石器有关)和诱发性眩晕(位置、头动、直立、视觉、声音、Valsalva动作等)。(2)头晕:为一种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包括自发性头晕和诱发性头晕(位置、头动、直立、视觉、声音、Valsalva动作等)。
按头晕/眩晕起病的缓急,发作的频次,症状的持续时间,主要头晕/眩晕的疾病:(1)急性发作,复发频次最多(可以数周,数月或年计的复发,最多者达十数次或更多),症状持续时间数分钟至3d左右,以眩晕为主,伴或不伴头痛的疾病是前庭性偏头痛(VM)。(2)急性发作,总复发频次数次或更多,每次眩晕持续以秒计算,与头位变化相关的头晕/眩晕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头晕/眩晕发病人数中暂时排在第一位。(3)急性或亚急性头晕/眩晕或眩晕发作可伴运动、感觉或语言障碍疾病,以脑梗死或后循环缺血常见,平均数次复发。还有表现相同的疾病,如脑干脱髓鞘病、脑干脑炎等相对少见。(4)急性发作,单次发作为主,眩晕较重,持续数天至数周的是前庭神经炎(单纯眩晕、站立时向前庭神经病变侧偏倒,在头晕/眩晕总人数中比例较少)。(5)急性发作,可复发(但次数较少),眩晕较重,持续数天至数周的表现为低调耳鸣、渐进性听力下降、眩晕、耳内闷胀感的是梅尼埃病,发病相对较少。(6)慢性持续性头晕/眩晕中以主观性头晕/眩晕、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高血压多见,这类头晕/眩晕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新冠肺炎疫情下更容易出现头晕/眩晕的人群
一般头晕/眩晕容易发生于中老年人,容易发生于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肾疾病等基础病患者;也更容易发生在应激条件下情绪不稳或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此外,既往有反复头晕/眩晕发作史或情感障碍的患者也易再发,如VM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上述这些人群是头晕/眩晕的好发人群。此外,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化,部分人群也易发生头晕/眩晕症候:(1)超负荷工作者:首先是由于疫情不能离开医疗工作岗位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尤其是疫情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长时间工作又不能饮食,且频繁加班,休息不足导致脑力、体力严重透支。其次,疫情下诸多单位的直接责任领导、联络事物的主要人员、居委会成员等。这均属于超负荷造成的头晕/眩晕。(2)一些快递人员或夜间值岗人群,一直处于奔跑忙碌的状态。(3)宅家久而少运动或生活规律紊乱的人群:因久坐不动或平卧,血压一般平稳或偏低,这时若突然起身或活动,血压调节较慢,相对大脑供血减少,就容易头晕/眩晕。
如何便捷的判断常见头晕/眩晕病因
如果是单纯昏沉感的头晕,较为间歇的持续性,但当患者对头晕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