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和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我国约有万的PHN患者。长期经受剧烈疼痛的折磨,患者的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自杀倾向。科学认识并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意义重大。
发病机制:
外周敏化: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
中枢敏化:脊髓及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升高或突触传递增强,从而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
PHN持续疼痛的主要机制在于中枢敏化
高危因素:
(1)年龄:与年龄正相关,年龄高于50岁的老年患者患病率高达50%以上
(2)性别:女性更易发生
(3)前驱期疼痛:明显者发生PHN可能性大
(4)疱疹期疼痛和皮损:疱疹期疼痛越重,水疱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范围越广越易发生PHN
(5)特殊部位: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是眼部)、会阴部、臂丛区易发生PHN
(6)其它:手术、创伤、应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
疼痛性质
持续时间:30%-50%患者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高、影响大、持续时间长,我们该如何预防与治疗呢?
预防:带状疱疹疫苗于年获得FDA批准,用于60岁或以上的成年人,年被批准用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带状疱疹疫苗的效力高于水痘疫苗。应用带状疱疹疫苗后带状疱疹发生率降低了约50%,PHN发病率减少了约三分之二,接种疫苗的患者不太可能进展到PHN。
治疗
1.早期治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出疹72小时内开始治疗,48小时内最佳;通常疗程一周,耳带状疱疹两周。早期治疗可以减少疼痛、加快疱疹愈合、减少PHN的过程、减少并发症如眼疱疹等。
早期糖皮质激素:无禁忌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尤其是耳带状疱疹患者,疗效肯定)。目前认为糖皮质激素有预防、减少神经损伤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的抗炎作用,但Cochrane评估发现糖皮质激素对于预防皮疹发生后6个月的神经痛方面,与安慰剂相比无显着差异。
早期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系免疫增强剂,能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早期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明显减少。
2.止痛治疗
PHN药物治疗的核心就是止痛。
目的: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原则: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
疗程:疼痛缓解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周。
一线药物:
1、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
2、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3、5%利多卡因贴剂
二线药物:
1、阿片镇痛药:羟考酮、吗啡、美沙酮等
2、辣椒素霜或辣椒素贴
3、曲马多
联合治疗:尽管针对外周机制或针对中枢机制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因为有两种机制同时参与了PHN的发病。因而对PHN的有效治疗,必需同时兼顾外周和中枢机制。
3.肉毒毒素治疗
肉毒毒素除了广泛用于美容除皱、瘦脸,还可用于疼痛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PHN的新方法。它具有不良反应少,止痛时间长(可长达2-4个月),可作为药物控制效果不佳的顽固性PNH的新选择。
4.物理治疗
可采用红光、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以及微波等治疗方法。
5.微创介入治疗
神经介入技术
①神经阻滞:在相应神经根、干、节及硬膜外注入局麻药;对神经无损伤。
②选择性神经毁损:以手术、射频等阻断神经传导功能。不可逆,可能产生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麻木甚至肌力下降等并发症。
③鞘内药物输注治疗: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输注泵,将药物输注到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髓或中枢,达到止痛。
神经调控技术
①脉冲射频治疗:影响感觉神经ATP代谢以及离子通道的功能,持续、可逆地抑制C纤维兴奋性传入
②神经电刺激:电流直接作用于脊髓后柱的传导束和背角感觉神经元以及脊髓侧角的交感神经中枢
6.其它疗法
臭氧疗法:臭氧作用于神经末梢,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起镇痛作用
高压氧舱:改善神经缺氧状态,促进神经组织炎性水肿消退;纠正组织缺氧,减轻组织、神经变性及坏死;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维生素C:短期静脉补充维生素C可有效缓解PHN患者的自发性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尽早治疗带状疱疹可以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在健康的老年人群,应用带状疱疹疫苗也能降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对于正经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折磨的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并积极治疗。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