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65岁。
初诊时间:年12月24日。
初诊状况:左臂麻痛,起带状疱疹,灼痛,口干,耳鸣。
舌暗红,苔黄腻,脉细弦。
辨病: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西医:带状疱疹。
辨证:湿热夹毒证。处方:柴胡15g,桑枝30g,板蓝根15g,薏苡仁15g,紫草10g,黄连9g,土茯苓30g,制乳香5g,制没药5g,丹参15g,忍冬藤30g,赤芍15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10剂,水煎服。
二诊:年1月4日。疱疹已结痂,仍疼痛,口不干不苦,大便不干,耳鸣偶作。舌暗红,苔干黄。上方去石膏,加路路通10g。7剂,水煎服。
三诊:年1月11日。左手腕部发凉,疼痛明显,腰痛,结痂渐脱。舌暗红,舌苔黄而干,脉弦细。上方去柴胡,加赤小豆15g,连翘15g,白芷10g,延胡索10g。7剂,水煎服。
四诊:年1月18日。疼痛缓解,左手无力。舌暗红,舌苔黄,脉弦细。上方加蒲公英30g,全蝎6g,广地龙15g。7剂,水煎服。
按语:本案选自《姜良铎医案选》。本案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这是一个带状疱疹患者,因为外表的症状已经无需多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虽然现今的人们很少罹患水痘,但罹患带状疱疹的还是屡见不鲜,本病的主要特点是:皮肤上出现斑丘疹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着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淋巴结肿大,且好发部位为胸胁部,所以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民间将好发于颈部的称之为“龙缠颈”,好发与胸胁腰部的称之为“蛇缠腰”),但四肢、脸部也为常发部位。所以本案开门见山,一看手臂上起了很多疱疹,形如带状,局部灼热疼痛,这就具备了缠腰火丹的典型证候,所以辨病并不难。接着需要辨证,发生此病的病因必然是外感湿热毒邪,从证候上来看,定位在肝脾,定性为湿热夹毒,已是无疑。
本案初诊以白虎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加活血的乳香、没药、丹参、紫草,散湿通络的柴胡、桑枝,清热解毒之板蓝根、忍冬藤。二诊时气分的毒已经衰减大半,所以去石膏加路路通以清泻里热。三诊时气分之热稍微缓解,去柴胡,加连翘、赤小豆,用白芷引经,祛其邪毒。四诊加入虫类药物全蝎和地龙,并配上蒲公英,共去气血分的热毒之邪。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所有的观点由网友个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场,感谢大家支持!
重庆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