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但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等称。带状疱疹患者只要积极治疗,迅速将体内病毒及传感到末梢神经的病毒清除体外是不会有后遗症发生的,反之就可能形成后遗神经痛(PHN)。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定义为带状疱疹(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它的病理改变已不同于带状疱疹,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该病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如无有效的疼痛控制方法,一般病史均长达3~5年。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低下,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特点如下:
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
疼痛特征为自发痛、痛觉超敏、感觉异常。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PHN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
治疗PHN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2.微创介入治疗
(1)神经介入技术
①神经阻滞:在相应神经根、干、节及硬膜外注入局麻药或以局麻药为主的药物以短暂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既能达到治疗作用,又对神经无损伤。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神经阻滞用药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②选择性神经毁损:以手术切断或部分切断,或用化学方法(乙醇和阿霉素)或物理方法(射频热凝和冷冻等)阻断脑、脊神经、交感神经及各类神经节等的神经传导功能,神经毁损为不可逆的治疗。
③鞘内药物输注治疗: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输注泵,将泵内的药物输注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髓或中枢,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常见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局麻药等,其中吗啡的临床应用最广。
(2)神经调控技术
①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是一种神经调节治疗,可以影响感觉神经ATP代谢以及离子通道的功能,持续、可逆地抑制C纤维兴奋性传入,从而对相关神经的痛觉传导起到阻断作用。脉冲射频对神经纤维结构无破坏作用,能改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后也较少发生感觉减退、酸痛、灼痛及运动神经损伤,较多的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②神经电刺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包括脊髓电刺激(SCS),外周神经刺激(PN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等。
3.其他治疗
针刺治疗、臭氧治疗等技术在临床上显示有一定的效果。在PHN患者中很大部分伴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治疗方案中需要重视及联合心理治疗及行为调节。
医院疼痛医学诊治中心开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多年,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欢迎受此疾病困扰的患者朋友前来咨询诊治。
TEL:-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