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数据·各类疾病出现年轻化趋势
中国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
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
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心脑血管疾病;
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和癌症等问题;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健康是一种责任
?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2%。
?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亿人民币元人民币。
?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在年——年间给中国造成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中国的肝炎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个亿。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
?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白领女性更容易受到妇科、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男性则面临猝死、过劳、癌症等问题!
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
七成人种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大于治疗
?美国研究证实:与美国人健康寿命相关的因素中,只有0%跟医疗相关!
?导致美国人健康寿命延长30年中,有25年与医学没有关系。
?在我国,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普通疾病的误诊率高达27%左右
重大疾病的误诊率高达40%左右
美国《保健事物》杂志报告: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十九个月!9位老总离世!最高个人资产4个亿,包括百视通COO吴征、德尔惠股份创始人兼原董事长丁明亮、
兴民钢圈董事长王嘉民、成都百事通总经理李学军等2位高管,均因病离世。
比例高达63%,其病因主要是癌症和心脏病,其中吴征、李学军等近半数为突发疾病逝世。
中国7个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
调查显示:我国超过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调查
?目前中国2.7亿在校生蛋白摄入量,仅为标准的65%。
?铁、钙、锌严重不足,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标准的5%。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
?北京中小学肥胖检出率为9.5%,其中0%出现脂肪肝,而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2型糖尿病发病率20年间增长了—33倍。
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
?小学生近视率32.5%
?初中生59.4%
?高中生77.3%
?大学生80%
?沿海城市高中毕业生视力低下率85%
?高度近视率呈急剧上升趋势。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接近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例增加了近倍!
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进程:法国5年;瑞士85年;英国80年;美国60年;中国8年。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在—美元。我国未富先老,情况不容乐观!
?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
?骨质疏松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为60—70%。
?其中骨折率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需要人民币50亿。
?全世界痴呆病人已达多万,平均每7秒增加一个,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约占全世界病例总数的/4,平均每年增加30万的新发病例。
改变意识,未雨绸缪!
?全国每年卫生资源消耗多亿元,因疾病、伤残造成的损失约多亿元。总计一万四千多亿元。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因为“三峡工程”十五年的总投资才是亿。
?投资一元钱保健,可以省下8.5元的医药费,可以减少00元的抢救费。
医学研究表明,70%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这种威胁是可以预防和提早发现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健康问题度可以通过营养与平时注意锻炼保养来解决!
现代人身体大多数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如不注意“运动”,身体失去平蘅,极易出现种种带病症状:
大腹扁扁过余肥胖、弱不禁风骨瘦;如柴看似健康却突然瘫、跛的等到处可见;
某某名人、某某好人、某某朋友、突发急病死在工作岗位上,也常有所闻,而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去医院医治病却是越治越多病,药物越来越高级,诊断设备越来越先进,恶性循环,病人在病床上最后是饿死的、吓死的、病死……
有养生意识的朋友这样说:
以前不信,现在很信;不由不信,不信不行。
以前觉得保健养生离自己很远,现在身边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
以前觉得傻子才会去健身,现在觉得聪明人才会创造美丽、提前储值健康;
以前医院,医院太晚了;
以前以为自己不会出事,现在知道预防就是最好的人生规划;
医院是救人的,医院不是万能的;
以前觉得有病输液就会好,现在知道抗生素对人体危害极大;
以前觉得到时候再说,现在才知道,到那时候什么都说不了了。
以前觉得自己小心点就行,现在才知道那叫做侥幸不能保证一切。
人活一世,总的来说,真的不是为了自己。
如果有一天,
有人建议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教材之外,针灸治疗面瘫、乳腺增生之攻略!针灸治疗面瘫
病案
李某,男,68岁,年2月3日初诊。
主诉:左面麻痹6天。
症候:初起左项(太阳经)僵硬,继则左目不适,流泪,再而左面部麻痹,左侧项、颌、目下及耳痛,面麻木。左目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鼓腮不能,口向右歪。苔白腻而滑。脉右弦滑,左沉滑。余正常。
经络诊察:太阳经、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阳经、阳明经。
选经:太阳经、阳明经。
选穴:至阴(放血),针刺左侧的天柱、通天、腕骨、合谷、偏历诸穴。
二诊:头痛、流泪已轻。唯头顶、面颊、下颌胀木感。左少泽放血,针左天柱、左合谷、左养老、左足三里。
三诊:病在太阳经、少阳经。双少泽、关冲放血2滴。针左完骨、左攒竹、左偏历、左足三里、左手三里。
四诊:阵发性左侧太阳穴痛,双面颊麻木,左足趾麻。针风池、手足三里、玉枕、天柱、承浆、左鼻窦上、内地仓透颊车、偏历。
五诊:左侧头仍阵发性胀痛,余症已减。同前诊方案,减风池、左偏历,加至阴、左温溜、左大迎。
六诊至十诊:面麻已明显好转。配穴基本相同,以天柱、四关为主穴。随症有加减。
疗效:经0次针灸治疗痊愈。
医案解读
患者以前曾得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僻),经治疗痊愈。今年又患此病,但出现在面部另一侧。遇到面瘫患者,要先了解具体病情和病史,然后仔细观察瘫痪部位,比较患侧和健侧。
要求患者:①皱眉,观察两眉之间的皱纹;②抬眉,观察前额皱纹;③闭目,观察是否可闭目和眼睛的皱纹;④耸鼻,观察鼻唇沟;⑤撅嘴,观察口唇沟,口的歪斜程度;⑥鼓气,观察鼻唇沟歪斜的程度;⑦闭嘴,观察是否漏气。患侧一般无皱纹或皱纹不明显。观察皱纹可帮助医生了解治疗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因此每次治疗前先察皱纹,记录是否有变化。
本案进行经络诊察以患侧的经络为主。但需检查双侧经络才可以帮助准确辨经。重点要检查头项的经络,尤其是乳突部是否疼痛或手下是否有异常感。
乳突疼痛最常见于天柱、风池、完骨等腧穴,但也能在玉枕、脑空、瘈脉、风府、大椎等处出现,必须仔细触摸,若发现异常疼痛,则先针这些部位的腧穴,而不针面部的穴位。
乳突炎性疼痛缓解之后再治面瘫后遗症。此患者左天柱异常,说明仍在急性期。
在经络诊察中发现太阳经和阳明经异常。太阳经主开,主一身之表,承接化解寒邪。此患者由于疲劳过度,太阳经阳气虚,风寒邪侵入,寒邪凝滞,太阳经不畅导致口僻、头项痛、耳痛等症。阳明经循行于面部,阳明经筋的松弛与口僻有直接联系(口眼歪斜)。
《灵枢?经筋》写道:“足阳明经筋: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其病:卒口僻(口角歪斜),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阳明经主阖,外邪先侵入太阳经,继则导致阳明经的郁热于内,引起口僻症状。
患者的太阳经和阳明经异常,取腕骨和合谷可促进两条经络的原气运行,温阳解表、疏通本经。腕骨穴位可变动,因此要仔细触摸。腕骨为手太阳经的原穴,可温阳益气,可治与太阳经有关的面神经麻痹症状。
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阳明经在三阳主阖,多气多血,行气作用强,它的作用较广,能温阳解表,温阳益气。配偏历可把本经的原气宣发于本经的络脉,通达到更广泛的部位。
二诊耳痛、项痛、头痛等急性症状已减轻但仍未痊愈,故在井穴少泽放血。患者亦有头胀木,乳突部仍有炎症,则取天柱加玉枕散太阳风邪,升阳气。养老为手太阳经的郄穴,能调节本经经气,可清头明目,治项背痛。
三诊之后急性症状基本减轻。面麻、乳突部炎症亦减轻,则可取面部腧穴。局部选穴以皱纹检查与其他症状决定。先治疗最明显和较重的后遗症,先取鼻窦上(治鼻窦旁麻)、承浆(治口歪斜)、内地仓透颊车。
重新察经络,三阳经皆异常。配合谷、温溜、天柱、腕骨、束骨、太冲治疗,太冲为足厥阴经的原穴,厥阴经在三阴主阖,主阴血,可使全身气血输布开,从而调理经络,治血虚导致的面麻、手指麻。十诊之后,症状消失,笑容自然。(编者按:因篇幅所限,原文所附其他3个病案略)
针灸治疗面瘫的体会
本文4位患者都有周围神经面瘫,但病因、发病的时间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不同。
第一例李某的病以太阳经为主伴阳明经异常;第二例徐某以少阳经和阳明经异常为主,而且是由于带状疱疹导致的;第三例金某以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异常为主;第四例王某以阳明经、少阳经异常为主,累及厥阴经。这说明经络诊察非常重要。
第一,病变早期,患部准确的辨经选经是治疗关键。
在发病前期,有乳突部疼痛时,应仔细察乳突部的经络。若太阳经异常,一般天柱穴有异常反应,玉枕穴也偶有反应。若患者太阳经并少阳经异常,必须仔细察乳突部的太阳经与少阳经,比较两条经的异常,完骨、风池、天柱、瘈脉、玉枕或脑空是否有异常;个别在督脉的风府、大椎会有反应,都要仔细摸。
治疗急性乳突炎症时以患侧乳突部的腧穴为主,禁用面部腧穴。也可考虑在太阳经井穴放血,引阳通络。若有虚象可加患侧太阳经的原穴,为温补解表。若有异常反应可考虑取太阳经头顶部腧穴,取患侧通天、曲差等。由于属风寒引发的病,则可加灸大椎,散寒解表。炎症消失或减轻之后可取面部腧穴。
乳突部是面神经核的起点。面神经核由于受风寒或风热后导致发炎,说明有充血。很多慢性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是由于接诊医生忽视乳突发炎情况,造成面神经的营养障碍,使面神经核发生变性,从而导致面神经不可恢复。乳突部的疼痛对医生认识面神经麻痹的病机,特别是对早期病机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因此面神经麻痹早期要充分注意乳突部位发炎的存在和消失,发病时间越短恢复时间越快。发病时间越长,恢复越困难。先治急性炎症,供应面神经营养;当疼痛消失或缓解,可以取局部穴位。不要急于在局部取穴治疗。
第二,对面神经麻痹的认识不要局限在阳明经,要区分病因、病机和治疗时期(时机)。
面神经麻痹一般分两大类。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属脑血管病、脑出血、偏瘫之类的病。脑血管病获得控制或好转以后能自我恢复,可取通里、照海,通脑络。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医生常见的属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大约占95%以上。
病因基本分两种:风寒和风热。一种是在疲劳状态下受到风寒而发病,另外一种由感受风热导致。
在治疗时先要细致诊察经络,为辨经,为确认病位、病机提供重要依据。也要分早期或恢复期。“急则治其标”,由于早期邪重,应该先祛邪——散寒或清热;早期先治乳突部疼痛。恢复期乳突部疼痛消失以后可治局部面神经麻痹。
风寒外邪大多侵袭太阳经,与太阳经的走向和属性有关。太阳主开,主一身之表,能承接六气的刺激,化解和防止寒邪的侵袭。
太阳经若阳虚,不能固表,易受风寒,寒邪凝固本经之气血,则导致头痛、面瘫。风寒型面神经麻痹能牵连少阳经。当太阳经闭结之后少阳经的疏泄能力也易减弱,病变部位仍在太阳经,因此必须保护此经,防止复感外邪。
风热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为病毒感染,以阳明经为主。风热之毒引发阳明经热郁于内,但亦能包括少阳经、太阳经异常。早期有患侧乳突胀痛,故取患侧反应最敏感的腧穴,如天柱、风池、玉枕、脑空等。
早期禁针面部,但可浅刺额部腧穴,如患侧头维、颔厌等。早期也可考虑在患侧商阳放血以清热解毒,针患侧合谷、曲池、足三里。患侧足三里也可施血罐。恢复期以取面部腧穴为主。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
案例
郭某,女,42岁,年月9日初诊。
主诉:经前左乳胀痛3年余,加重2个月。
患者3年前于产后出现左乳轻微胀痛,多于经前出现。曾行超声检查示“乳腺增生”。近2月疼痛频率较前密集,程度也加重,呈胀痛,有时刺痛。某医院诊断为“乳腺纤维瘤”。有宫颈糜烂病史,已治愈。月经周期28天,行经7天,经血色红,有血块,无痛经。
症见:口干苦,性急。大便干,一日一行,但素体腹部畏寒,遇冷即痛泻。舌胖、唇红、苔薄白,脉弦细。
年2月3日,医院乳腺超声示:双侧乳腺增生,左乳多发实性结节(左乳可见多个低回声区,较大位于点位、2点位,大小分别为0.45cm×.33cm和2.63cm×.63c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彩色多普勒示其内血流信号不丰富)。
经络诊察:手太阴经、手少阳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阳经异常。
辨经:病在厥阴经、少阴经。
选经:厥阴经、少阴经。
选穴:天池(左,揲)、极泉(揲)、郄门、阴郄、中都。(编者按:揲法是王居易老师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法,作用下文中有描述)
二诊:首诊后2日乳痛有所减轻,近2日适逢经前,疼痛复作。自觉左乳结块有所缩小,较前变软。偶有左颈、左乳外上、左腋下刺痛感,一过性发作,无规律。舌胖质淡暗,边略红,苔薄白,欠润,脉弦细。取穴同前,加揲双天池。
三诊:月8日月经来潮,乳痛较经时减轻,已无刺痛感,但有时仍觉一过性钝痛,每日2-3次。自查觉左乳结块已不明显。舌胖,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太阴经、厥阴经、足阳明经异常。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个cm×cm结块,质中,轻压痛。针取穴同前。揲天池。
疗效:治疗3次疗效明显,继续治疗到第6诊开始配合中药四逆散加减,疏肝通络、化痰散结、温阳健脾。乳痛明显减轻,乳腺增生的结块也缩小。年5月4日医院乳腺超声示:双侧乳腺增生,左乳多发实性结节(左乳可见多个低回声区,较大位于2点位,大小0.62cm×.7cm,形态规则)。属显效。
医案解读
患者乳房胀痛3年,加重2个月,西医诊为“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3年前出现乳房肿痛、刺痛感,最近2个月发作较频繁,以左侧乳房为重。经络诊察发现手足厥阴经、手少阴经、手足少阳经和手足太阴经异常,并在乳外上缘摸到一个结块,左侧极泉和天池穴也有异常。由于患者的乳痛部位与其乳腺结节位于手厥阴经和手少阴经,另外,其他症候如口苦、易急躁、脉弦、月经经水有血块与其异常经脉有对接,故选厥阴经、少阴经治疗。
先揲左侧天池、极泉,从浅层逐渐往深层揲,分开组织的粘连,令组织之间的体液能流动,有疏泄、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天池位于“腋下三寸,乳后一寸,著胁直腋撅肋间,手足厥阴、少阳之会,主胸膈烦满、腋下肿”;极泉位于“臂内腋下筋间,主胁痛悲愁”。(《针灸聚英》)后针手足厥阴经的郄穴郄门、中都,与手少阴经的郄穴阴郄,皆通过控制本经的气血流量而达止痛之效。
治疗2次,患者乳痛明显减轻,而且自查乳腺结块缩小,月经来潮时乳痛亦不明显。后续治疗其他病症期间仍揲左侧乳房上外缘的部位,如天池或中府。有两次发现左缺盆穴有异常,有变硬、紧的筋,行弹拨手法。缺盆属阳明经的腧穴,足阳明经循行于乳房。治疗后患者行乳腺B超发现,乳腺结节已明显缩小。
按语:本病例体现出经络诊察对确认病变部位的重要性。调整经络有多种手段,如手法、针灸、中药,应该合理配合,适当使用,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案例2
杨某,女,27岁,年9月7日初诊。
主诉: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轻度)3年。
患者乳房经期时胀痛3年,近日做体检诊为双外侧乳腺增生。来月经时乳房胀痛、少腹痛,经血有血块,易急躁;月经干净之后这些症状皆消失。触诊时于双乳房外侧摸到肿块。
症见:(经前)乳房胀痛,累及乳上及胁下。苔薄白,脉沉细。
经络诊察:太阴经、阳明经、少阳经、足厥阴经异常。
辨经:病在少阳经、阳明经。
选经:少阳经、阳明经。
选穴:支沟、阳陵泉、梁门、梁丘、中脘。
中药处方:柴胡0g,白芍2g,郁金0g,茯苓5g,白术0g,川楝子0g,煅牡蛎20g(先煎),青皮6g,法半夏6g,香附0g,王不留行0g。0剂。
疗效:治疗3次之后(每周治疗次)乳房胀痛和肿块已消失,再治疗次巩固疗效。属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
经络诊察及辨经确定与本病关系密切的是少阳经和阳明经。按经络循行,足阳明经行于乳房的中部,足少阳经行于乳房外侧。少阳经主枢,但患者多思易怒,为肝郁气滞,久思气结,影响少阳经疏泄功能,气机阻滞,气血上逆,脾气结滞,水湿失运,痰浊内停,则乳房胀痛而有肿块。因为少阳经疏泄功能受阻,不能维持经络的通畅,亦不能转枢足阳明经的郁热,则阳明经的气血阻滞,足阳明经运行于乳房,故引起乳房胀痛。
支沟、阳陵泉属少阳经的腧穴,可疏泄少阳经郁结。梁丘为足阳明经的郄穴,可调节本经经气,因此可止痛消肿,能治乳房肿痛、乳腺增生。中脘为胃的募穴,可排除本脏堆积的代谢物。梁门为足阳明经的腧穴,与中脘在同一个水平线,邻近乳房。针右侧梁门穴要谨慎,不能过深,因为临近肝脏。最后一次治疗,为了巩固疗效,针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由于患者只能一周一次治疗,为加强效果,辅以逍遥散加减,有疏泄少阳、健脾、解郁、化痰、散结、安神的作用。针药并用,肿块皆消失。仅用针灸治乳癖亦有效。
经验小结
乳腺增生属中医的乳癖。一般认为乳房为肝胃二经所司,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脾气结滞,水湿失运,痰浊内停,滞结于乳房则发本病。《外科正宗》记载:“夫乳病者,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忧郁伤肝,肝气滞而结肿。……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
虽然一般认为乳癖累及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但仍然要根据察经络的结果。通过以上两个病例发现,相关的经络不局限于此两条经络。
案通过经络诊察确认属厥阴经和手少阴经异常为主的乳癖。患者的乳痛较重,取足厥阴经、手少阴经的郄穴止痛。使用局部的手法(揲、弹拨)为促进局部组织之间的气血流动,气血一动,有疏泄止痛、散结之效。
案2属阳明经和少阳经的乳癖。少阳经与厥阴经相表里。取支沟、阳陵泉疏泄少阳经,由于足阳明胃经循行于乳房,故配其郄穴梁丘止痛。少阳、阳明经之郁滞得解,经络疏通,乳房痛止,乳块渐消。
这两个病例再次证明经络诊察的临床价值。临床上不要局限于所谓“标准”的治疗方案。用经络诊察,对疾病的认识会加深,治疗的思路会扩大。
☆☆☆☆☆☆---------------☆☆☆☆☆
神奇的肩胛骨柔软术,太有效了!当肩膀酸痛时,你都会怎么做呢?许多人会习惯性的按摩肩膀或脖子,这样的确会有瞬间轻松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也经常是短暂性的,过不久后又酸疼起来。日本知名整脊师告诉你,肩膀酸痛要从根本下手,把肩胛骨变柔软,才能有效消除肩颈酸痛,除此之外,更能改善失眠、头痛或手脚麻等症状。
得到大量民众支持,25年来已诊疗超过5万名病患的日本整脊师片平悦子在《惊人坐推力》书中指出,肩胛骨是对人体而言非常重要的部位,附着了上半身几乎所有大小不一的肌肉。因此,若是肩胛骨僵硬、移位,这些肌肉便全部处于被拉扯的状态,许多疼痛也会随之产生。
反之,若是能让肩胛骨放松、回到正确位置,舒展肩膀肌肉,则因为肌肉僵硬、血液循环不良所引起的肩酸、头痛、失眠、手脚麻等毛病,也都能不药而愈。
片平悦子提供以下2个可以马上进行的肩胛骨灵活度检查与3招简单就能做到的增加肩胛骨柔软招式,让你找回健康的背部肌肉,酸痛不再来。
仰式:举手万岁法
仰躺时把手举成高呼万岁的姿态,手掌如果可以完全碰到地板就算及格。
坐式:背手合掌法
请将手掌绕到背后,在背后合掌。如果肩胛骨四周肌肉柔软,便可以把手举到脖子根部附近。
肩胛骨上下运动
端正坐好后,尝试把肩胛骨内缩3公分,让肩胛骨往脊梁骨靠近,接着上下移动肩胛骨。放松原本不灵活的肩胛骨,让四周僵硬的肌肉可以自由活动,进而改善血液循环,氧气与营养就能送到肌肉,累积在体内的废物也会被排泄出来,使肩膀变得轻松。
肩胛骨归位运动
身体面向正面,手往后抓住椅背,手肘弯曲呈直角。在此状态下把肩胛骨往脊梁骨靠近,并深呼吸3次。这个动作可有效的让外移、前移的肩胛骨回到原来位置。
进阶肩胛骨旋转运动
归位运动做起来很从容轻松的人,可以试着以归位运动的姿势,顺时针慢慢旋转手肘。由于第二肋骨相邻肩胛骨的上缘,所以特别容易不灵活,这个动作可以有效改善此部位。
拉筋术的惊世秘密!现在把它传授给您?拉筋,不仅仅是抻拉腿部筋键,而是打开腿部经络,疏通气血,驱邪散寒,治病强身。
腿部运行着人体六条经络,肝、胆、脾、肾、膀胱、胃。拉筋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经络里的垃圾清除,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经”,即拉开腿部的肝经、脾经、肾经。此三经通透,其他经络互济互补,自然贯通。
“拉三经”时,双腿举向空中,利用拉筋带拉开双腿,由于重力作用,气血灌注腰部、腹部、胸部及头部,为全身每个细胞送去营养,同时,双腿经络被拉开,气血入经,冲击病灶,排毒散淤,一个动作,多种健身功效,所以“拉三经”健身效果非凡,千百年来“拉三经”是中国道家功法及传统养生家看家法宝。
拉筋不只能强健脏腑功能,正确的拉筋姿态还能正骨、正脊,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骨病。
“拉三经”对女性可以瘦腿、瘦臀、瘦腰、强肾气、补气血、健脾胃,美容养颜,对妇科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拉三经”
可增强男性肾气,健脾胃,清肝利胆,对老花眼及肩、颈、腰等骨病有很好疗效。
利用“拉筋带”拉三经,使用方便,不占空间,在床上,沙发上及长椅上均可拉筋。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坚持“拉三经”,腿部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通达,让你永葆青春,每天都能体会到身轻如燕的感觉。
拉筋的疗效――祛痛、排毒、增强性功能
卧位拉筋图
拉筋的直接疗效是祛痛、排毒、增强性功能,间接疗效则数不胜数。其原理何在?
首先,十二筋经的走向与十二经络相同,故筋缩处经络也不通,不通则痛。拉筋过程中,胯部、大腿内侧、腘窝等处会有疼痛感,说明这些部位筋缩,则相应的经络不畅。拉筋使筋变柔,令脊椎上的错位得以复位,于是“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处的痛、麻、胀等病症因此消除、减缓;
其次,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这对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督脉是诸阳之会,元气的通道,此脉通则肾功加强,而肾乃先天之本,精气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仰赖于肾功能的强大。
督脉就在脊椎上,而脊髓直通脑髓,故脊椎与脑部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任督二脉在人体上是个循环的圈,各种功法要打通的任督二脉即是此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也是抵御风寒的重要屏障,膀胱经通畅,则风寒难以入侵,内毒随时排出,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状自然消除、减缓。膀胱经又是脏腑的俞穴所在,即脊椎两旁膀胱经上每一个与脏腑同名的穴位,疏通膀胱经自然有利于所有的脏腑。
按西医理论解释,连接大脑和脏腑的主要神经、血管都依附在脊椎及其两边的骨头上。疏通脊椎上下,自然就扫清了很多看得见的堡垒、障碍和看不见的地雷、陷阱。
第三,拉筋拉软并改善了大腿内侧的肝脾肾三条经。许多医书都介绍,此三条经通畅则人的性功能强悍。因此有的书鼓励人练习劈叉,但这对普通人毕竟难度太大,还是拉筋最方便。这三条经的不畅也是生殖、泌尿系统病的原因,比如男人的阳痿、早泻、前列腺炎,女人的痛经、月经不调、色斑、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等,皆因此而生。所以男人要想增强性能力,女人要想治愈各种妇科病,最简便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拉筋。此法简单有效,在家和办公室皆可实施,不受天气、场地限制。
拉筋既是治疗,也是诊断
拉筋既是治疗,也是诊断。比如凡拉筋时膝痛而不直,则定有筋缩症,筋缩则首先说明肝经不畅,因为肝主筋,而肝经不畅脾胃也不会好,因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如胯部、腘窝(膝盖反面)痛说明膀胱经堵塞,腰有问题。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共同主水,凡膀胱不畅者肾经也不会通畅,浮肿、肥胖、尿频、糖尿病等皆与此相关。
躺下后后举的手臂不能贴到凳面,则表明有肩周炎。有的人在拉筋凳上一躺,上举的腿不能伸直,下落的腿悬在空中不能落地,表明筋缩严重,不仅有腰腿痛症,可能内脏也有诸多问题。
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个由软变硬的过程。婴儿气血最畅,故最柔,老子因此用婴儿形容柔,人长大后气血逐渐不畅,身体也因此逐渐变硬,人死则彻底成为僵尸。
拉筋方法一:卧位拉筋法
.将两张安全稳妥、平坦的椅子摆放近墙边或门框处。
2.坐在靠墙或门框的椅边上,臀部尽量移至椅边。
3.躺下仰卧,右脚伸直倚在墙柱或门框上,左脚屈膝落地,尽量触及地面,双手举起平放在椅上(见图),做十分钟。期间左脚亦可作踏单车姿势摆动,有利放松髋部的关节。
4.移动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脚转换,再做十分钟。
此方法可直接、间接打通全身所有经络,经络通则祛病、排毒、增强免疫力及性功能;因此可直接、间接减轻并治疗多种各类痛症,如胆痛、肝痛、颈椎痛、腰背痛、胯痛、腿痛、膝痛、脚痛、头痛、痛经等。
拉筋方法二:立位拉筋法
、
找到一个合适的门框,双手上举扶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开双臂;
一条腿在前,站弓步,另一腿在后,腿尽量伸直;
3、
身体正好在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
、
以此姿势站立3-8分钟,再换一条腿站弓步,也站立3-8分钟。
此方法可有效拉开肩胛部、肩周围,背部及相关部分的筋键和韧带,可在办公室和家中治疗肩颈痛、肩周炎、背痛等病症。
拉筋方法三:颈部拉筋法
面朝上平躺于床上或并排的凳子上,将头伸到床沿或凳沿外,双手也尽量向后伸展,让头的自重牵引头部下垂3-5分钟;如颈椎下方胸椎部分延伸床外,则对治疗胸椎及心、肺等相关脏腑病也有效。
拉筋养生法保持经络通畅的拉筋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病、肩背痛、胸椎相关疾病,如颈椎强直、驼背、胸闷、头痛、头晕、心脑血管疾病、乳腺增生、甲状腺疾病、哮喘、肩周炎等。
拉筋方法四:蹲式拉筋法
这是最古老的自然拉筋法,其拉筋和疏通经络的部位之多,甚至超过了卧位拉筋法。
拉筋养生法保持经络通畅的拉筋法
此方法操作简单,就是在地上蹲5-40分钟,动作如同蹲坑大便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开练。两脚分开蹲下较易,适合初学者,可慢慢增加难度,将双脚并拢,下蹲到底,双手抱腿、埋头,效果更好,这便是道家所称的“婴儿抱”,人在娘胎里就这样。如果脱掉鞋下蹲难度更大,拉筋疗效会更好。
董氏针灸之七虎穴点击查看-》月23日重庆邱雅昌授课
定位在外踝後一寸五分之直線上,各穴相差二寸,共三穴。主治肩骨痛、鎖骨炎、胸骨痛及腫脹、肋膜炎。針法與應用針深五分至八分。若有異點先點刺再扎針。穴位:外踝骨后一寸五分治直线上共三穴。
解剖:腓腹神经、胸肋神经。
取穴:外踝骨后一寸五分之直线上取穴。外踝尖直后一寸五分处再上二寸一穴,又上二寸一穴,再上二寸一穴,共计三穴。
归经:入肺、肝二经。
穴性:舒筋活络、化滞止痛。
主治:锁骨炎、胸骨痛、胸骨肿胀、肩骨痛、肋膜炎、颈项扭伤痛。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酸胀麻电感。
配穴:(一)肩骨痛,本穴配肩凝穴,如病情较重时,病灶以三棱针放血。
(二)颈项筋扭伤,对侧本穴配同侧腕顺三穴(近后溪),配合导引行气针法,立效。
(三)胸骨痛,胸骨肿胀,本穴配手指木穴。
(四)胸部铁打伤害病灶放血,本穴配驷马穴。
说明:(一)七虎穴上一带如果有青筋异色点反应时,可先就其点放血,再行扎针。
(二)肩凝穴位董氏奇穴中甚少公开之穴位,其穴位于十四经二间与三间之中央,即指骨与掌骨接合骨头上,采由上而下斜刺或直刺贴骨下针,效果极佳。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